罗源县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1-09 08:44:23 整理:一品高考网
罗源县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罗源一中第二次月考
高三年语文科试卷
   完卷时间:  120   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 (34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              ,弃脂水也。              ,焚椒兰也。 
(4)                      ,不知东方之既白。   
    (5)西当太白有鸟道,                         。
(6)驾一叶之扁舟,                           。
(7)夜深忽梦少年事,                           。      
(8)淇则有岸,                                。
   (9)钉头磷磷,                               。
(二)文言文阅读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日知录》序    [清]潘耒
    有通儒之学,有俗儒之学。学者,将以明体适用也。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若夫雕琢词章,缀辑故实,或高谈而不根,或剿说而无当,深浅不同,同为俗学而已矣。
    自宋迄元,人尚实学,若郑渔仲、王伯厚、魏鹤山之流,著述具在,皆博极古今,通达治体,曷尝有空疏无本之学哉!明代人才辈出,而学问远不如古。自其少时,鼓箧读书,规模次第,已大失古人之意。名成年长,虽欲学而无及。间有豪隽之士,不安于固陋,而思崭然自见者,又或采其华而弃其实,识其小而遗其大。若唐荆川、杨用修号称博通者,可屈指数,然其人去古人有间矣。
    昆山顾宁人先生,生长世族,少负绝异之资。潜心古学,九经诸史略能背诵。尤留心当世之故,实录奏报,手自抄节,经世要务,一一讲求。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精力绝人,无他嗜好,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出必载书簏以随,旅店少休,披寻搜讨,常无倦色。有一疑义,反复参考,必归于至当。有一独见,援古证今,必畅其说而后止。当代文人才士甚多,然语学问,必敛衽推顾先生。凡制度、典礼有不能明者,必质诸先生;坠文、轶事有不知者,必征诸先生。先生手画口诵,探原竟委,人人各得其意而去。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也。
    先生著书不一种,此《日知录》则其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者。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学博而识精,理到而辞达。是书也,意惟宋元名儒能为之,明三百年来殆未有也。耒少从先生游,尝手授是书。先生没,复从其家求得手稿,校勘再三,刻之以行世。
    呜呼!先生非一世之人,此书非一世之书也。魏司马朗复井田之议,至易代而后行;元虞集京东水利之策,至异世而见用。立言不为一时,录中固已言之矣。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        (选自《清文观止》)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详考其得失之故       考:考察     B.其术足以匡世         匡:纠正
    C.自宋迄元,人尚实学   尚:崇尚     D.九经诸史略能背诵     略:省略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全都属于“通儒之学”的一组是(3分)
    ①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    ②采其华而弃其实,识其小而遗其大
    ③则古称先,规切时弊            ④立言不为一时
    ⑤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        ⑥至异世而见用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顾炎武的学生,本文作者潘耒深得其师的学问精髓,所以他在文中对顾宁人的治学态度、治学特点和学术成就进行了全面介绍。
    B.本文开门见山,借区分通儒之学和俗儒之学的本质区别,暗示了顾宁人先生是真正的通儒,《日知录》是经世致用的通儒之学。
    C.作者在第二段中将宋元明三代的著名学者与古人进行比较,认为他们的治学与古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从而为下文评价顾宁人先生张本。
    D.作者从第三段起开始正面介绍顾宁人先生的生平和治学,并认为他远非一个时代之人,《日知录》远非一个时代的著作。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  (3分)
译: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