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2013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答案(6)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4-26 13:37:49 整理:一品高考网

14.(1)中间两联,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别渚孤岛,数帆归舟,晚风落叶,寒云压楼,一句一景,(2分)集中反应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沉重的心情。(2分)
(2)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2分)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1分)
15.(6分)(1)己欲达而达人  无可奈何花落去(2)悟已往之不谏  金石可镂(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花自飘零水自流(4)塞上风云接地阻  何人不起故园情(每句1分,有错该句即不得分)
16.②④①③
17.(1)全世界8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将发展到36个,增加的大城市数量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
 (2)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两点,每点2分。)
18.①追求卓越;②提倡广泛交流、全面开放;③维护学术自由
(一)19. ①城市杂沓、逼仄、窒息的环境不适合赏秋,让人心生失望与悲凉。(2分)②乡村视野开阔,秋的气息浓厚,使人心生清爽之意,能赏玩十足。(2分)
20.(1)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独自一人赏秋时闲适和惬意的心境;“不要惊动了失意的生命”,则表达出对生命的呵护与敬畏之情。
(2)秋天,恰如人之中年,是生命中最艰辛之处。那些经历了病痛煎熬、坎坷磨砺的人,才会体悟到人生诸多况味,才对秋之意蕴的感知更进一层。
21.①写古人悲秋,突出点明古往今来,历尽苦难境遇的人,对秋的赏玩,有很多相同之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2分)②写古人悲秋,意在为下文作铺垫,诠释更深的人生主题,即只有经历过无数坎坷和挫折的人,才能品味到秋的深层意蕴。(2分)
22.示例:
本文文笔流畅平实,风格恬淡,情感沉郁饱满。作者提到的赏秋方法很多,如去乡村赏秋,韵味十足;如在傍晚赏秋,看见最美的秋意……特别是在第⑨段中最后两句,作者把赏秋比作“如饮一杯醇酒”,生动形象地写出秋的无尽韵味;再巧妙运用动词,“轻轻入唇、啜饮、进入佳境”,写出了品尝秋色需要舒缓安静的过程,有身临其境之感,如饮醇酒,芬芳有味;长短句、整散句相结合,使语言表达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情趣。
(二)19.曾经喜欢托尔斯泰,后来产生了怀疑,强烈地喜欢海明威等,再后来终于明白(或肯定)了只有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4分)
20.①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真理是浅近的,突出了托尔斯泰作品“教谕”的自然,大方、有力。(2分,意思对即可)
②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讽刺了许多作家生活在人民中间却不知道文学应当为谁服务的可笑,衬托(对比突田)托尔斯泰“不远离人民”的可贵品质。(2分,意思对即可)
21.①开篇写到对其他作家的喜爱,是为下文表达对托尔斯泰真正的喜爱和崇敬作铺垫。
②文中写到许多现代作家,与托尔斯泰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说明托尔斯泰是真正的大师。 (每点2分,共4分)
22.①托尔斯泰的作品鉴于对人的深深的爱;②托尔斯泰的作品能净化人的心灵;③托尔斯泰的作品总是以突出人物来传达主题思想;④托尔斯泰始终不远离人民。(6分,少一点扣2分)
23. 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运用求同法仔细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材料中的人物均未能把某件事做成功,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