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2015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成都外国语学校 发布时间:2014-10-22 15:24:31 整理:一品高考网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10月月考 语文

第Ⅰ部分(单项选择题  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模样(mó)    疲惫(bèi)    濒临绝境(bīn)    并行不悖(bèi)
B.麻痹(bì)     包庇(bì)       心潮澎湃(bài)      步履蹒跚(pán)
   C.贮藏(zhù)     鞭笞(chī)      瞠目结舌(chēng)    解甲归田(jiě)
D.畸形(jī)      机械(jiè)      破绽百出(zhàn)     伺机报复(s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提纲 舶来品 一幅对联 一诺千金
   B.凑合 主弦律 旁征博引 死皮赖脸
C.家具 炒鱿鱼 雍荣华贵 流芳百世
D.坐镇 明信片 枉费心机 平心而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根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_______,作出诊断。
  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父母应适当加以___________。
  ③他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__________他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病症  干涉  虽然      B.病症  干预   即使
  C.病征  干预  虽然      D.病征  干涉   即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人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从起源的角度说,文化是"人化",它相对于"自然",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的角度说,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文化是由多种层次存在和表现的复杂系统。人们首先感知到的是较浅显、具体的层次,属显性文化,包括人的社会活动及其产品。一个人的某种活动、"做什么",不是文化;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共同行为、都"做什么",就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深埋于地下的石块不是文化,一个经过远古人群加工改造的石块作为活动的产品就成了文物。显性文化反映了文化的更深层次,即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人的活动效果既取决于"做什么",更取决于人的活动规范、方式"怎么做"。
  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与一定时期群体共同的理想、信念密切相关。他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是人的活动的取向、目的问题。正是价值观的不同,"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决定了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人的活动是由价值观所指导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由于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所谓文化,说到底,就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古今文化的不同,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社会作用,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都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是文化的产物,都有自己接受和遵循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由于社会个体的文化认同,由于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一个共同追求理想目标而走到一起的。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是群体力量或弱点的根源。
5.下列对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B.文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它是以深浅不同的多层次存在和表现的。
 C.文化的浅显层次是指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
 D.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
6.下列对"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这一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活动是文化的外在显现,受价值观的指导。
 B.价值观的不同,决定了古今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
 C.文化具有群体性特征,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
 D.每个社会个体的价值都能形成社会总体认同的价值观,也就是文化的核心。
7.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分别从起源、功能、构成等角度对文化进行了阐述。
 B."人化"之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化人"指人是文化的创造物,二者体现了人与文化相互作用的关系。
  C.经过远古人群加工改造的石块属于显性文化,它反映了远古文化的更深层次。
  D."做什么"和"怎么做"决定了"为什么做",这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大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大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