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绵阳市高中一诊文综试题及答案(3)

来源:绵阳市高中 发布时间:2014-11-02 20:15:32 整理:一品高考网

(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6分)
(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6分)
(3)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8分)
(4)引地下水灌溉,古已有之。有人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你是否赞同?说明你的理由。(6分)
14.(26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I:某地区土地利用图。
材料II:该地区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左右不等。谷地夜雨多于日雨,夜雨占降水总量的80%以上。 
(1)说出当地土地利用构成特点。(6分)
(2)分析(1)特点的形成原因。(8分)
(3)请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该河谷为什么夜雨较日雨多。(12分)
绵阳市高201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48分)
1——5:CADBB  6——10:DBCAC  11——12:A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
(1)(6分)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2分)和雨水(2分),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2分)。
(2)(6分)主要是人为原因,其次为自然原因(2分)。
1960年以来,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2分)。咸海身居亚欧大陆腹地,流域年降水量极少,流域河流短少,入湖水量少。(2分)
(3)(8分)(由于湖泊的调节作用消失),当地白天气温升高,夜晚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增大(2分);冬季温度降低,夏季温度升高,气温年较差变大(2分);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愈发干旱(2分);风暴、沙尘暴等恶劣气象灾害频率增大。(2分)
(4)(6分)赞同。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2分)。地下水开采技术较为简单,开采成本低廉(2分)。浅层地下水含盐量低,可用作棉田灌溉(2分)。开采地下水可以避免过度引用河水,避免生态恶化(2)。(每点2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不赞同。当地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埋藏深,开采费用比引河水高(2分)。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补给,过度开采,也会导致地表水减少,无法解决“咸海”消失(2分)。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可能引发新的生态问题(2分)。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极易加剧当地干旱(2分)。(每点2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14(26分)
(1)(6分)牧草地为主,(占80%以上)(2分),其次为难利用的土地(2分),耕地和城市用地比重极小(2分)。
(2)(8分)该地区海拔高,平均在4000米以上(2分),(难利用土地多)。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左右,适宜牧草生长(2分)。干支流深切地表,地势起伏大,河谷狭窄,适宜耕作的土地少(2分)。(夏季平均气温较海平面低20℃以上),生长期短,不宜耕作,(耕地城市少)(2分)。 
(3)(12分)白天,山坡升温快,(谷地升温慢)(2分),山坡上升的空气在河谷上空冷却、下沉(2分),下沉气流不易产生降水(2分)。夜晚,山坡降温快,(谷地降温慢)(2分),山坡上空冷却了的空气不断沿坡下沉(2分),抬升了河谷中的暖湿空气,极易形成云雨(2分)。


保密 ★ 启用前 【考试时间:2014年11月1日上午9∶00~11∶30】
绵阳市高中201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

文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
历史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5至7页,第Ⅱ卷7至8页,共4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第Ⅰ卷共12题,每题4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 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    B.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D. 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2.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孟子提倡的民本思想
③雅典民主的重要条件 ④罗马法公正至上观念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 秦统一巴蜀后,“移秦民万家实之”, 秦灭六国后,“辄徙其豪侠于蜀”。这一措施
①充实巴蜀人口,加强蜀地控制           ②削弱六国势力,巩固秦朝统一
③促进蜀地开发,推动民族融合           ④强化皇权专制,实现社会流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对该作品的正确解读是
A. 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开始流行
B. 牛耕逐渐普及到了大江南北
C. 推动中国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D. 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发展
5. 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比起以前的选官制度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科举制度
A. 以官举士,择优选拔 B. 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C. 冲破门第,品德惟上 D. 自由报名,唯才是举
6.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杜甫《夔州歌》)作为史料,该诗可用于研究古代四川
①水路交通运输 ②魏晋商品经济 ③唐诗宋词盛况 ④地域文化特色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7.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史 实 推 论
A 甲骨文中记载祭祀蚕神的内容 纺织业在商代占有重要地位
B 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纸质地图 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书写用纸
C 唐朝后期扬州出现繁华的夜市 “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等理财措施 一定程度改变北宋积贫局面
8.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游历临安(今杭州)后,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在临安城,他能够看到
A. 穿着棉布的市民 B. 阅读《水浒传》的文士
C. 吟唱京剧的艺人 D. 违反“海禁令”的囚犯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