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试卷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2-27 16:05:35 整理:一品高考网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题题(共48分)
1.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的高度集权
C.应撤销军机处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
2.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蜂窝, 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   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
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
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3.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  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上述材料
  ①有利于研究古代中国服饰的发展演变  ②佐证了古代中国曾明确限定官民的服饰
  ③有助于研究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演变  ④说明了明代国家法律建设的发展与完善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
 C.政府的赋税改革松弛了人身控制          D.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试卷
5.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6.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主要反映出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开展游击战 
 C.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7.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依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B.  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C.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
D.  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8. 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80年前,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中国’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
A.希望中国人最大限度地去亲近日本   
B.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对方上更明智
C.主张对日本加深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D.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9.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感到“痛苦”是因为“散伙”的做法(  )
A.违背了共同致富的愿望              B.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
C.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脱离了当时农村的实际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试卷2
11. 1961午,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 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用问题           D.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12.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