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江第二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05-06 17:37:47 整理:一品高考网
2014学年浙江省五校联考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罔替(wǎng)  剔除(tì)    紧箍咒(gū)     俾众周知(bǐ)
B.攻讦(jié)   趑趄(zī)    河埠头(bù)   宵衣旰食(gān)
C.框架(kuàng) 落泊(bó)    杀手锏(jiǎn) 卖官鬻爵(yù)
D.聒噪(guō)   豇豆(jiāng) 嗑瓜子(kē)   瞽言刍议(chú)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行骗者在电话里一会儿报出“执法证件编号”,一会儿宣读“逮捕令”,口气严肃、不容质疑,完全以权威姿态有效震慑受骗者。
B.画舫的琉璃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淡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
C.全国港澳研究会一直关注、研究两地“水客”问题,呼吁两地应协同打击,化解和消弥群众的不良情绪,并谴责有人借机滋事。
D.我们将紧紧握住历史和时代愧赠的心灵大礼,像鲁迅一样,从现实人生出发,涵泳吐纳,将文化移植到自己灵魂的铸造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这时你会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竟然没有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
B.《平凡的世界》的热播,令部分观众直呼“触动泪点”,不仅是因为剧中那不可磨灭的各种美好情感和奋斗精神,更是因为剧作中有一段与自己早年经历相似的历史。
C.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作家在作品中往往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的艺术手法隐讳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但又不是让我们读者欣赏时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D.屋外的天空一扫连日的阴雨绵绵,久违的阳光,让连日来裹在雨衣中的杭城市民蠢蠢欲动,纷纷晒出了自己心仪的赏花骑游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被誉为工业设计界的“诺贝尔奖”的金圆规奖于2015年首次迈向国际,对于一位工业设计师而言,拿到“金圆规奖”是其设计生涯的最高奖项。
B.对那场战争、对那段历史能否始终保持正确的认识,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关键所在,也是中日经贸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
C.法律专家认为,“海淘”虽然属于买卖双方私事,但跨境消费的特殊性决定了消费者仅凭个人之力难以有效维权,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出面予以法律支持和保护。
D.“抢红包”已成为今年春节的新现象,亲朋好友以这种最新的方式互赠红包,其真正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美好希望,年味则在这种愿景的催化下愈发浓郁。
5.下列是一段散文,依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3分)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
A.④②①⑤③       B.⑤②①③④       C.④⑤①③②       D.⑤④②③①
6.根据下面的内容,概括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字数不超过20字。(4分)
我一向认为,生命存在的真假无从辨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允许自我“留白”;让每个人在相互瞪视之外,也可以孤独地躲进一个任何他者所无法侵入的世界。那也是我们可以安全地生活一辈子的理由。假如每个人都是“窥梦人”,企图窥探他人梦境、窥伺他人内心私密,让“八卦”入主生活,我不知道谁能放心地过完这一生。 
                                                                                           
7.言语交际过程中,常见运用“谦逊原则”尽量降低姿态,不彰显自己,例如:“小弟不才,能力有限,请多包涵”。但基于某些目的,也可能刻意不采取这项原则。请就下引诸葛亮《出师表》的文字,列举并简要说明文中何处运用“谦逊原则”?何处刻意彰显自己,不采取“谦逊原则”?(5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勤,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环境教育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托马斯・贝里称之为“生态纪”。在这个时期,人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控制着生态系统,随之而来的是我们沉甸甸的责任,以及需要重新定位的价值观。一些人怀疑环境教育会有什么成效,认为只有经济压力和市场力量才会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还有一些人说只有灾难才会让人类改变习惯。这样说只会把我们等同于动物,依靠饥饿、干渴等本能来生存,而我们是有理智和责任感的生灵,就像乔纳森・斯威夫特说的那样,我们至少拥有“理性的能力”。 
可以说,我们所经历的自然灾难,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对环境的无知和忽视。导致灾难的因素是潜在的:它们在缓慢增长,悄无声息,同时也不可逆转。在某种意义上,这就为悲剧搭建好了平台,而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再做任何防范就已经太晚。更糟糕的是,当更加吸引眼球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比如经济不景气、国内外的恐怖活动或医疗问题等,我们的注意力就立刻会被转移。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每天对待自然界的方式会缓慢地改变我们未来的经济、恐怖主义、战争、社会保障、移民及就业这些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不可或缺的事物。 
从本质上来说,这不是一个科学或公共政策问题,而是一份道德职责。精神、风俗、习惯、文化等元素均带有道德色彩,都是人性和文学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如何践行对环境的关爱和职责,不仅关乎公共政策,也关乎个人动因。它涉及社会科学领域,也同样受益于我们对科学知识和技术创新中获取的技术方式和物质资源。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