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丽水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3)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6-04-06 15:45:14 整理:一品高考网

夫霸君若齐桓晋文者桓不倍柯之盟文不负原之期而诸侯畏其强而亲信之存亡继绝四方归之此管仲舅犯②之谋也。今商君倍公子卬之旧恩,弃交魏之明信,诈取三军之众,故诸侯畏其强而不亲信也。藉使孝公遇齐桓、晋文,得诸侯之统,将合诸侯之君,驱天下之兵以伐秦,秦则亡矣。天下无桓、文之君,故秦得以兼诸侯。卫鞅始自以为知霸王之德,原其事不谕也。[来源:学科网]
昔周召施善政,及其死也,后世思之,“蔽芾甘棠” ③之诗是也。尝舍④于树下,后世思其德不忍伐其树,况害其身乎!管仲夺伯氏邑三百户无怨言。今卫鞅内刻刀锯之刑,外深斧钺之诛,步过六尺者有罚,弃灰于道者被刑。一日临渭而论囚七百余人,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于天地;畜怨积仇,比于丘山。所逃莫之隐,所归莫之容,身死车裂,灭族无姓,其去霸王之佐亦远矣。
然惠王杀之,亦非也;可辅而用也。使卫鞅施宽平之法,加之以恩,申之以信,庶几霸者之佐哉!
(选自《新序·商君论》)
【注】①籍:据《史记索隐》是“胙”之误。周室衰微,把祭祖先的胙肉都馈赠给秦孝公了。②舅犯: 狐偃,字子犯。是晋文公的舅舅,又称舅犯。③“蔽芾甘棠”:出自《诗经·召南·甘棠》,该诗颂召公之德。④舍:休息。
1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孝公保崤函之固         固:险固。
B.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     劝:劝勉。
C.今商君倍公子之旧恩       倍:同“背”,背弃。
D.其去霸王之佐亦远矣       去:距离。
17.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逃莫之隐,所归莫之容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故诸侯畏其强而不亲信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       作《师说》以贻之     
D.使卫鞅施宽平之法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历史人物论,作者采用优缺点并举的论述方式,对人物作中肯评价,且引经据典,使论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B.第二段论述商鞅的功绩,其功绩主要表现为推行法治及鼓励“耕、战”。对“法”的作用和功效作了详论,“耕、战”只略述。
C.第三段,作者运用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从正面论述商鞅“无信”的缺点,指出其失败原因主要在于诸侯对秦的“畏而不亲”。
D.作者在文中充分肯定了商鞅实施法治的积极作用,也批判了他的背信弃义,提出了“施宽平之法,加之以恩,申之以信”的看法。 
19.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霸君/若齐桓晋文者/桓不倍柯之盟文/不负原之期/而诸侯畏其强/而亲信之存亡/继绝四方/归之此管仲舅犯之谋也
B.夫霸君若齐桓晋文者/桓不倍柯之盟/文不负原之期/而诸侯畏其强而亲信之/存亡继绝/四方归之/此管仲舅犯之谋也
C.夫霸君若/齐桓晋文者/桓不倍柯之盟文不/负原之期而诸侯畏其强/而亲信之存/亡继绝四方归之/此管仲舅犯之谋也
D.夫霸君若齐桓/晋文者桓不倍柯之盟/文不负原之期/而诸侯畏其强/而亲信之存亡/继绝四方归之/此管仲舅犯之谋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7分)
(1)法令必行,内不私贵宠,外不偏疏远。(3分)
(2)尝舍于树下,后世思其德不忍伐其树,况害其身乎!(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行香子·秋与   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①。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飞英如霰。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注释】①《世说新语》载,殷浩被罢黜后,整天用手在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字。此处暗引典故。
21.词的上片通过对 ▲ (季节)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 (形容词)的心情。(2分)
22.请赏析“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①“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②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举世学者多似此类。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上》)
【注释】①过书:错写。②尚明:尊重贤明之人。
23.简要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2分)
24.有人说燕相“大智若愚”,也有人说燕相“大愚若智”,对此,你有何看法?(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只选3小题)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    ▲    。(苏轼《赤壁赋》)
(2)醉不成欢惨将别,    ▲    。忽闻水上琵琶声,    ▲    。(白居易《琵琶行》)
(3)    ▲    ,蓝田日暖玉生烟。    ▲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4)老当益壮,    ▲    ;穷且益坚,    ▲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5)四围山色中,    ▲    。    ▲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推而广之,作者在文学作品中要显现艺术的趣味,与“理”无关。
袁枚则说:“或云:‘诗无理语。’予谓不然。《大雅》何尝非理语?何等古妙?”(《随园诗话》)诗自古就蕴含自然及生活的“理”,这又意味着文学作品需表现“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观点自定。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