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3)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0-11 07:46:11 整理:一品高考网

11.简析文章开头描写的作用。(3分)
12.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是啊,这就是人,人生即此——十足的傻瓜。
(2)唉,的的确确,这就是人的生活——十足的傻瓜!
13.为什么说“帕齐是一位艺术家,一个真正的喜剧大师”?(4分)
14.赏析帕齐形象与作用。(6分)
15.帕齐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尹公亭记
(宋)曾巩
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所以与人同其行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①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注】①茇:在草间住宿。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       疾:痛恨
B.尝于其居之北阜                阜:土山
C.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            峙:对峙
D.然而有表其闾                  闾:大门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以议论入手,首先摆出了看似矛盾的理想追求与实际行为,增强了文章的思辨色彩,是全文之纲。
B.随州人为了纪念尹公,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叫“尹公之亭”。
C.尹公的名声震动天下,而他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是一个“自得”之人。
D.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尹公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精神,叙述了重建尹公亭的深远意义。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盖 尹 公 之 行 见 于 事 言 见 于 书 者 固 已 赫 然 动 人 而 李 公 于是 又 侈 而 大 之 者 岂 独 慰 随 人 之 思 于 一 时 而 与 之 共 其 乐 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4分)
 
(2)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听  筝(唐·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2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3分)
                                                                               
22.颈联中有两个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是哪两个字?为什么?(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4)
(2)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12.23)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
(4)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7.13)
23.从材料(1)中看,曾子每日反省自我,希望达到的标准与孔子“                  ”的择友标准相似。(请引用《论语》中的原句回答)(1分)
24.结合后三则材料,简析儒家在与人交往和对人评价中所体现出的中庸思想的原则是什么。(4分)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