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中学201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0-19 06:54:10 整理:一品高考网
平阳中学201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计48分)
1.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 
   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 
   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
   族的侵略。对于两位学者的观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根据,真实可靠
   C.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
   D.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2.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 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3.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4.《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5.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
  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6.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上述材料中体现的观点及其在中国最早的倡导者应该是
  A.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B.主权在民,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D.民主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
7.《新浪·文史观天下>第35期主题是:NO!八张否决票告诉世界¨中国态度”。其中记载:“1955年12月3号,中国在‘安理会关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上 
  投了反对票”。关于这一外交记载的解读正确的是
  A.这一记载是假的,当时中国政府尚未加入联合国
  B.彰显了新中国参与国际活动的积极态度
  C.反映了新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
  D.体现了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
8.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 
   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在这里他批评的是雅典民主政治
  A.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             
  B.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C.参政方式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9.1787年,华盛顿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体确立了
  A.联邦制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权力制衡原则     D.两院制原则
10.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
  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                      D.获得“面包”与“和平”
11.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 
  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 
  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
  二十四民”’的转化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
C.政府的赋税改革松弛了人身控制        D.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
12.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