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6)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1-05-07 00:00:39 整理:一品高考网

  我们班会说话的有三种人: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声嘶力竭,据理力争,这是第一种;几人一窝,天南海北,谈古论今,随口神侃,这是第二种;故作愚笨,实则聪颖,妙语联珠,专门搞笑,这是第三种。

  上段文字,单就词汇本身而言并不高深,但排比句式的运用,使文句声调铿锵,陡增亮色,境界全出,彰显出一种非凡的气势和对称的美感。

  (三)、巧用修辞,增添文采。

  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是增强文章的审美含量、增加文采、提升品位的重要手段。如借助排比,便可以渲染气氛,增强气势,增进论证。运用比喻,便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增添情趣,令人遐想万千,思接古今。在文中如能巧妙地使用比喻、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文章就能“气象峥嵘,彩色绚烂”。

  如要表达“龙泉洞上的千手佛像爬满了青苔”这个意思,若不用任何修辞手法,可这样说:“龙泉洞上的千手佛像上到处布满青苔。”语句显得平淡而乏味。如果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则可以这样表达:“他微笑着,看青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青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青苔浸上佛头。” 在这里,作者用“微笑”“看”“爬”“跃”“浸”等动词,赋予佛和绿苔以生命,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它们的生气与活力。写得情趣盎然、文采飞扬,因而极具艺术魅力。

 

 4、融合历史,丰盈文化底蕴。

  我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融合历史,结识名人,走进作品,能丰厚自己的知识底肥,展示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现迷人而灵动的艺术魅力。 在文中适时地引用(化用)古诗词,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有效方法。

  如2004年河南卷满分作文《自信和倾听》的开头部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一种自信,豪迈且气势磅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一种自信,果敢而执着。 “行到小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一种自信,淡泊而从容。

  上段文字,引用古典诗词,显得大气、豪迈而意蕴深厚,透露出作者厚实的文化素养,给读者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五)、引入时代活水,凸现生活情趣。 (冠华作文网)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因此必

  须体现时代的特征与风貌。我们所处的时代,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把时代活水引入文章,会使文章说理更有力度,更具针对性。

  如2004年江西省高考优秀作文《桃花源祭》中的相关段落:

  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 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

  上述文字,作者将古今中外的事物巧妙地嫁接起来,“老鼠爱大米”的港台流行语的引用,古代的陶渊明与现代明星的同台献艺,中国的太守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世外桃源建起了星级宾馆,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产生了某种“荒诞”的艺术效果。

  当然,语言的鲜活与灵动,是作者文化底蕴的外现,它仰仗于作者长期的语言锤炼,决非朝夕可就。以上方法,只能算是一种投机,如能给同学们的应试带来些许帮助,则甚为欣慰。

  三、高考作文必须材料新颖,耳目一新

  (一)、善于聚合新鲜材料

  材料新鲜,是指写作素材应力避陈旧、俗气,要与当前生活、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多用给人以新鲜感、现实感、时代感的材料。材料新鲜是相对而言的。生活中刚出现的东西固然算新,如果大家都在用,反而失去新颖感。虽说是古老的东西,但别人很少见到的也很少用到,却会给人新颖感,当属于新鲜之列。所以我们要善于储存“自己”的材料,用以考场出新。

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