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轲与罗浮山 阅读答案

网址:www.gaokw.com 时间::2015-11-01 18:33:20 整理:高考网
刘轲(约782—约867),字希仁,广东曲江人,可他却认为自己是彭城人,沛人。大概觉得岭南是蛮荒之地,而称祖籍祖居地,这样能和汉高祖刘邦联系起来,似乎比较荣耀。他的祖上因安史之乱举家迁往岭南定居,到刘轲已经是第三代,刘轲生于曲江,这是毫无疑问的。
关于刘轲的名字来历,一是说刘轲的父亲晚上做梦,梦见亚圣孟子,孟子名轲,因而为儿子取名为轲;一说是刘轲本来有另外一个名字,但因为仰慕孟子汪洋恣肆的行文风格,所以给自己改名为轲。不管怎么样,他叫做“轲”,都是和孟老夫子孟轲是有关系的。
刘轲是中唐著名的散文家和经史学家,在韩愈、柳宗元领导发起的古文运动中,刘轲是忠实的支持者和践行者、捍卫者,他与韩愈、白居易等大贤多有交往。相比韩白的光芒,刘轲就显得不那么出色了,似乎是个二流三流的人物。其实不然,早在贞元年间,时贤马植见刘轲文,惊叹为“韩愈流亚也”。唐末五代人王定保在《唐摭言》中称刘轲与韩柳齐名,可见他的文名之盛。
刘轲写文章取法于孟子,与韩柳取法于班马殊途同归,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都大力推崇古文。韩愈称其“后生可畏”,和他交往很频繁,但他不算是韩愈的学生门人,所以后来似乎名气连韩门弟子李翱、皇甫湜都不及,其实他当时的文名远在那些人之上。清代著名学者曾任《广东通志》纂修官的江藩认为,刘轲之文和韩柳之文各有千秋,而在欧阳詹之上,李观、李翱等人则望尘莫及。唐代著名诗僧齐己在他的《酬湘幕徐员外见寄》中说:“东海儒宗事业全,冰棱孤峭类神仙。诗同李贺精通鬼,文拟刘轲妙入禅。”夸赞徐员外的诗歌堪比李贺有鬼神之气,文章则如刘轲一样精妙而有禅意,可见刘轲的文章在唐朝影响有多么深广。看来我们今天的人真是严重低估了他的价值和影响力。
刘轲与大诗人白居易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过从甚密,白居易曾在《代书》一文中称刘轲是隐士中的“秀出”者,极力向朝廷推荐。白居易也多次在诗中提到一个人——“刘十九”,周汝昌等大家认为,根据白居易在江州湓浦的经历和交往,这个刘十九就是指当时隐居庐山的刘轲。《问刘十九》诗云: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轻松洒脱,纯用口语,如拉家常,字里行间写出了二人深厚的友情。
刘轲被认为是岭南第二人,岭南第一人则是开元宰相张九龄。张九龄开岭南文章之先河,刘轲继而起之。刘轲一生著述颇丰,但大多亡佚了,今仅存文章十余篇,诗仅有一首,就是他考进士时的应制诗《玉声如乐》。
刘轲的一生颇具神奇色彩。有个“梦食三卵”的故事说的就是他,据说他有一次在外面游历时,看见一具遗骸露于荒野,于心不忍,于是买棺收殓,使之入土为安。晚上睡觉时梦见一个书生来感谢他,拿了三个鸡蛋恳求他吃下去,盛情难却,刘轲遂嚼一吞二,从此他就越来越聪明了。
刘轲的一生也颇具传奇色彩。十多岁时,他就到过罗浮山和九嶷山,学习黄老之术,学习道家的轻身飞举之道。后又拜韶州曹溪月华寺惠朗禅师为师,做了修行的和尚。大约16岁到24岁之间,他广泛游历山东、安徽、江西、湖南一带,求仙问道修禅养心。后又再次回到罗浮山隐居修习,偶然间听寿春杨生在罗浮山中讲授《春秋》,“每开一卷,讲一经,说一传,疑周公、孔子、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若回环在座,以假生之口,以达其心也”,好像是古圣先贤转世论道,遂深为折服,于是弃佛道而从儒业,拜杨生为师,跟着老师学习三代圣王春秋之道多年,学问精进。
刘轲对《春秋》推崇备至,写出《春秋三传指要》十五卷,名动一时,时人都说曲江公张九龄之后岭南文林后继有人了。《春秋三传指要》现已亡佚,但现在还留存有他的一篇《三传指要序》,对《春秋》三传作了全面深入的比较权衡,打破了以往三传之间的藩篱,于《春秋》研究有求实创新之功。他认为研究《春秋》之学,不在于字词章句,而在于直追古圣先贤之道。文中指出了以往研究《春秋》的弊病:一是先儒的固陋,二是今儒的忘本。认为应当不囿于先儒之见,要去误留正,兼采众长,择善而从,而不能一味照搬前人旧说。他认为对经书的研究,要做到既知又行,主张治史治经在于经世致用,不能满足于浅尝辄止,对那些略知皮毛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儒生很是鄙视。
本文标签:刘轲与罗浮山,刘轲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