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网址:www.gaokw.com 时间:2013-01-29 整理:广东高考网
诸葛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诸葛恪传(节选)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少知名,弱冠拜骑都尉。
  恪父瑾(字子瑜)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乃以驴赐恪。他日复见,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后蜀使至,群臣并会,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好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恪因下谢,权曰:“马未至而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恪之才捷,皆此类也。会逊卒,恪迁大将军。
  初,权黄龙元年迁都建业。二年筑东兴堤遏湖水。后征淮南,败,以内船,由是废不复修。恪于建兴元年十月会众于东兴,更作大堤,左右结山侠筑两城,各留千人,使全端、留略守之,引军而还。魏以吴军入其疆土,耻于受侮,命大将胡遵、诸葛诞等率众七万,欲攻围两坞,图坏堤遏。恪兴军四万,晨夜赴救。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恪遣将军留赞、吕据、唐咨、丁奉为前部。时天寒雪,魏诸将会饮,见赞等兵少,而解置铠甲,不持矛戟。但兜鍪刀楯,倮身缘遏,大笑之,不即严兵。兵得上,便鼓噪乱斫。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浮桥,桥坏绝,自投于水,更相蹈藉。获车乘牛马驴骡各数千,资器山积,振旅而归。
  恪遂有轻敌之心,以十二月战克,明年春,复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劳众,同辞谏恪,恪不听。于是违众出军,大发州郡二十万众,百姓骚动,始失人心。
  (选自《三国志.诸葛恪传》有删节)
5.对下列甸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乞请笔益两字          益:增加
 B、 此诸葛恪雅好骑乘      雅:向来
 C、 引军而还              引:率领
 D、 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卒:最终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魏以吴军入其疆土             B、夫蜀者陛下之外厩
   以十二月战克                    恪遂有轻敌之心
 C、引军而还                     D. 魏以吴军入其疆土
   振旅而归                        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                             

7.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诸葛恪“才思敏捷”的一组是 (    )(3分)
 ①恪续其下曰:“之驴”                    ②会逊卒,恪迁大将军
 ③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         ④马未至而谢何也
 ⑤恪因下谢                               ⑥恪兴军四万,晨夜赴救
A. ②④⑥B.①③⑥ C.②④⑤ D. ①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葛恪在小的时候就很有名声,二十岁就授予骑马都尉的官职,这说明他从小就才学出众。
 B、孙权命人在驴脸上写着“诸葛子瑜”字样的长标签,是玩笑之举,诸葛恪凭借聪明才智获得了这头驴。
 C、魏国认为诸葛恪所修东兴堤坝以及两城侵犯了他们的疆土,于是命大将引兵来攻,最终失败而归。
 D、吴军诸将见留赞等人兵少,便不以为意,于是脱掉铠甲,也不拿矛、戟等长兵器,结果被打败了。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会逊卒,恪迁大将军。(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日复见,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大臣以为数出劳众,同辞谏恪,恪不听。(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诗歌前两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2)、有人认为诗歌第三句“熏笼玉枕无颜色”的“无颜色”有双重意蕴?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                  ,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山不厌高,             。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参考答案:

5. 答案:(D 卒通“猝”,急速,急促。)
6. 答案:A. (以,连词,因为;介词,在。B之,助词,的C而,连词,表顺承。 D其,代词,他的。)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