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端午 阅读答案附赏析

网址:www.gaokw.com 时间::2014-12-27 08:40:54 整理:高考网
 小重山•端午    [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3试题解析:一题考查内容,一题考查手法,题目简洁、明了。
(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尊敬。
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评分细则:
有两处得分点,每答对1处,得2分。
“空惆怅”:答出作者慨叹世人淡忘或不理解屈原,1分;答出怀念、凭吊屈原,1分。
“无人解”:答出作者不为世俗理解,1分;答出对屈原的崇敬、敬仰,1分。
(2)手法:对比。
简析:上阙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阙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诗人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评分细则:
“手法”答出“衬托、对照、对比、反衬”之一的,给2分。答“用典”给1分。
世人的欢笑、繁忙与作者的惆怅,作对比,1分;
世人不理解屈原与作者的感伤,作对比,1分。
作者惆怅的内涵,如果回答成诗人个人的思亲、思乡,不给分。
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用典”算不算呢?也应该可以。

【赏析】
   “端午”,是一个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节日。一到端午,人们忙着准备“碧艾香蒲”,一个“忙”字,写出了家家户户“庆端阳”的热闹景象。“细缠五色臂丝长”,写出楚地端午风俗。这描写,为下片抒情作了铺垫。在这热闹喜庆的节日里,诗人却“空惆怅”,与“庆端阳”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原来人们忙着过端午,只是一般性地喜庆,而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谁还记得那为爱国诗人屈原呢?作者有感而发,直指俗弊。下片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运用了对比手法。词人在端午“读罢”《离骚》,伤感之情油然而生!而那些忙着“庆端阳”的人们,却无人解“其中味”,更令人惆怅无比!词人多么希望能记住这位富有“忠义气”,美好的品格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的屈大夫啊!
   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得深沉、有力,值得品味。
本文标签:小重山,端午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