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传 三国志 魏书 阅读答案翻译(2)

网址:www.gaokw.com 时间::2013-08-03 09:56:46 整理:高考网

   D.泰始年间,羌人大乱,多次杀死镇西刺史,内地通往西域重镇凉州的道路被切断;而当地百姓却能凭靠邓艾以前修建的城堡一保平安。

本文《广东省博罗县华侨中学语文段考试题_高考语文试卷_中国教师站》来自中国教师站文摘,查看更多与相关文章请到http://www.cn-teacher.com。

15.翻译
    ①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②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阅读答案:

11.A ( A项中“故”意为“前任”,不是死去的意思。)
12.D( A项“行”,行为;“为”,是、作为。“行为”的现代意义是“受思想支配的外在活动”。B项“足”,足够;“以”,连词“来”。“足以”的现代意义是“完全可以”。C项“以”,因为;“后”,比……后,即“来晚”之意。“以后”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时空的方位词。D项中的“要害”古今均可指非常重要的部分或地点。)
13,B ( 据文意其中第④句表现邓艾对投降官兵的宽厚胸怀,第⑤句表现邓艾所筑城堡对西域人民的保护作用。)
14.C (C项最后一句中“党羽文钦、孙峻”叙述有误,孙峻是吴国将领,并非叛乱者毋丘俭的党羽。)
15.翻译

    ①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3分)
    ②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3分)


【参考译文】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父亲早死,所以很小就成了孤儿,太祖攻占荆州之后,他举家迁徙到汝南,给农民放养牛犊。十二岁时,跟随母亲到了颍川,读到已故的太丘长陈寔墓前的碑文,碑文上说“文章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模”。邓艾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为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人和他同名,所以又改回叫艾。

  他做过都尉学士,因为口吃,不能担任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没有表示感谢。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后来担任典农功曹,被派遣到京师呈报事务,因此见到了太尉司马宣王。司马宣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任大尉府掾,又升任尚书郎。

  当时朝廷想要开垦农田储备粮食,作为消灭贼寇的物资,派邓艾巡视陈、项以东直到寿春一带。邓艾认为“这里田地肥沃但水源缺乏,不足以发挥第地力,应该开凿河渠,引水灌溉农田,这样既能大量积蓄军粮,又可使运输粮食的水路畅通”。于是撰写了《济河论》来说明他的想法。他又认为“过去打败黄巾军,是因为广开屯田,在许都储存了许多粮食才控制了四方。现在东、西、北三面已经平定,战事出在淮南。每次大军出征讨伐,运送粮食的士兵超过了军队的半数,耗资巨大,成为负担繁重的劳役。

  陈、蔡之间,地势低平,田地肥沃,许昌附近少置稻田,就能加大河水流量,让水聚合起来向东流。在淮北屯兵两万人,淮南屯兵三万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轮休,这样平常就有四万人,一边耕种一边防守。水量充足时,每年的收成可达到西边田地的三倍,估计除去各种费用,每年可交纳五百万斛军粮。六七年间,可以在淮水一带囤积三千万斛的粮食,这就够十万军队五年的军粮了。利用这样的条件去征伐吴国,无论打到哪里都没有攻不下的。”司马宣王认为他的意见很好,全部按照他的说法施行。正始二年,就开凿拓宽了运粮的河道,每逢东南有战事,大军出动,乘船顺流东下,可以直达长江、淮水,军用物资和粮食都有储备而没有水患,这都是邓艾建议的作用。
本文标签:邓艾传,三国志,魏书,阅读答案,翻译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