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1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6)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1-09 07:45:17 整理:一品高考网

⑤自立,敢担当。父亲病故,遇到困难不依赖妈妈,自己想办法筹钱。
[6分;答出一点(加点词语答出任意一个即可)给2分,概括与解析各占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①巧妙地刻画了少年的心理。少年不惜花一角钱买张“旧挂历纸”包字典,说明他特别看重、特别想卖出这本康熙字典,字典承载着他的求学之梦;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但却无法吸引人们的目光,对白纸的描写暗示了少年的希望和失望。
②对比鲜明,发人深思。“明星挂历有收藏价值”与“字典没有收藏价值”形成对比,并与结尾处少年说“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相照应,引发读者思考。
③具有讽刺意味。老板娘说挂历有收藏价值,不肯撕给少年,但少年出一角钱买的时候,她却愿意卖了,这一细节表现了老板娘身上那种小气吝啬、唯利是图的小市民气。(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分析合理即可)
(4)
示例一:我认为很巧妙。理由:
①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老师在不了解少年处境的情况下,主观臆断,冤枉了少年,后来明白了字典承载着少年的梦想,诚挚向少年道歉并高价收藏字典,这是一个意识到错误之后能想法弥补的人、一个能细心呵护少年自尊与梦想的好老师。
(或:老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坏了少年的好事,但少年仍然在他遭遇危险时出手相救,这样的情节设置更好地突出了少年不计前嫌、热心助人的形象。)
②使情节更加曲折、完整,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少年失望而归,开学巧遇老师,老师诚挚道歉,想要收藏字典,少年拒绝,老师最终收藏字典,情节一波三折;小说从卖字典写起,最后字典卖出,这样写也使情节更加完整。
③丰富了小说的主题。少年帮助“老师”脱离险境,最终得到老师的帮助而圆梦,使小说在表现农村少年追梦的执着的同时,又多了一层意蕴:无论身处何境,都要心怀善念,帮助他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帮助。
示例二:我认为不太好。理由:
①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少年街头卖字典和路上相助的时候,“老师”既没有询问他为何卖字典,也无意买他的字典,从这些表现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善解人意、热心助人的人,但他后来坚持要买《康熙字典》时却对少年十分理解、小心呵护,似乎又是一个热情细心的人,人物性格发展缺乏必然的逻辑,让人觉得虚假。
②这样的情节设计不太合理。老师主观臆断,冤枉少年,坏了他的好事,但在少年出手相助之后却没有询问卖字典的情况,一直等到发现少年是自己的学生后才询问字典卖掉了没有并坚持购买,这有点不合情理。
③削弱了小说的主题。“老师”原本可以在被少年帮助时询问卖字典的情况,热心买下字典,但他直到少年入学之后才买下《康熙字典》,有为了避免师生相处尴尬而买字典的嫌疑,从某种意义上说使小说的主题变得暗淡、窄化。
(8分;其中“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12题
(1)C E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A.错误有二:一是“风格独特、技术炉火纯青”是对马三立的评价,不是对王凤山;
二是马三立说单口的原因,不是因为他痛心王凤山的去世,而是找不到满意的搭档。
B.原文是“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不是每次都这样。题肢说法不准确。
D.“保守”一说错误。
(2) ①幽默诙谐。被女警察搀扶、在医院打针时说的话,表现了其人的幽默风趣。
②爱好广泛。不仅爱好读书、看戏,还爱好国画、书法、足球。
③律己甚严。为自己定下“养心安神十一条不该”和为人处世的“三别、三不、三对、三要”。(每点2分)
(3) ①风格独特,技艺炉火纯青。
②从对生活琐事的絮叨中不知不觉转入正题,制造笑料,含有哲理。
③记忆力训练有素,到老不衰。(每点2分)
(4)观点一:低调的人生最美丽。
①低调,才能放下身段,默默地充实自己。他拒绝两个女警察的搀扶,是低调;广泛阅读,充实自己,也是低调。
②低调,接近了他与观众的距离。告别晚会上,他的衣着和自报家门的方式,都使观众感到一位长者的可亲可敬。
③低调,制造出了更佳的喜剧效果。他的单口段子,形状往往给人以絮叨之感,但“包袱”抖开,常令人发笑和深思,增强了喜剧效果。
观点二:低调,未必是一种最佳姿态。
①低调,如果不付出努力,照样不会成为优秀者。马三立成为相声界的旗帜,并不是因为他的低调,而是源于他的努力和付出,源于他广泛的阅读和兴趣爱好。
②低调处,如果高调。马三立常自称“马大学问”,是有调侃表演的性质,但何尝不是高调的一种表现。
③过分低调,有时也会不着调。如果不重视真才实学,不练好过硬的功夫,低调永远难以成为动听的乐章。(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充分6分)。
13.D  
   A.罪不容诛:即使处死也不能抵偿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属望文生义。
B.百无一能:能,能力,胜任。什么都不会做。常用于自谦。属用错对象。
C. 审时度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属大词小用。
D.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用在此处恰当。
14.答案:C 
语病辨析:
A.搭配不当;“歌手”与“润色”搭配不当,“润色”可改为“排练”。
B.不合逻辑;“消费者强弱不一的维权意识” 意在说维权意识强弱两个方面的影响,后文仅说消费者维权意识弱带来的影响,前后不对应,应把“消费者强弱不一的维权意识”改为“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
D.句式杂糅;“突出……的原则”与“以……为原则”杂糅,应把“突出”改为“以”或把“为原则”改为“的原则”。
15.【答案】B
【解析】⑤紧承全面谈道德,并引出下文谈社会和个人,③句中的“也不是”呼应④句中的“不是”,所以应该确定④③;②为举例,应放在道理的后面,所以应放在最后。
16.  6分
答案示例1。观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很正常,对这一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理由:近年来各地持续出现的“民工荒”促使农民工的身价越来越高;农民工的工作,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有的甚至没有生命保障,工资高一点,这是理所应当的;大学生刚开始工作,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与经验,月薪少于农民工,也属正常。
答案示例2。观点:这种现象是暂时的,从长远发展看大学生月薪一定会超过农民工。或这一现象需辩证(理性、正确)看待。
理由:农民工的工作,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挣的钱其实是靠无数次加班和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说,他们的收入其实并不高;大学生的工作环境、劳动时间、所享受到的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多是农民工无法比拟的;他们有知识、有文化,经过实际工作锻炼后,发展空间和薪酬的提高肯定比农民工好和快。
评分细则:
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提供的答案示例只是给阅卷提供一种思路,阅卷时只要把握下列原则即可:答出观点1分,答出理由4分(理由只涉及大学生或农民工单方面,得1分;有两方面的比较,得3分),语言表述顺畅1分。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