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1-03-13 18:05:34 整理:一品高考网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一、鉴赏诗歌形象专练

1.事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精 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诗中塑造的“精卫”形象有哪些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外形特点:一寸身,娇小。内在特点:锲而不舍、虽死不改、信念坚定、矢志不移。抒发了作者对精卫鸟以渺小的一寸之身而填海不止的崇高精神的礼赞和讴歌。

2.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纱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写作此词时其妻子卢氏已早逝。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上阕是如何刻画出思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纳兰词上阕刻画思人形象,主要通过景物的烘托渲染。以凄凉的“西风”、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等悲伤的景物,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渲染(烘托)怀念之苦。

3.景物形象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闺 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月落星稀天欲明之际,一位思妇彻夜不眠,孤独难耐。

二、鉴赏诗歌语言

4.关注“诗眼”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御苑,皇家宫苑,指京城。

此诗以长于炼字为后人称道,第三联中的“催”“向”二字更见推敲之功,请你选择其中一字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催”字运用拟人手法,把平常景物人格化,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催寒近”“向晚多”六字相对,暗含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向”:将近、临近之意。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诗人不描绘城关雄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只突出“向晚”砧声,把内心离别的酸楚和怅惘形象表达出来。“催寒近”“向晚多”六字相对,暗含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5.关注句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分析这首诗歌的结构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重章叠句。第二、三章“采葛”改为“采萧”、“采艾”,“三月”改为“三秋”、“三岁”。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也更好地表达了相思之情,使人读之余味无穷。

6.关注语言风格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

张养浩

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语言清新活泼,通俗易懂,而且还杂用了诸如“快活”“胡来”等口语词汇,很适合民间传唱。

三、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7.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道后期

张说①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①张说,洛阳人,在校书郎任内曾两度出使到西蜀。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这两句它成功地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拟人,作者本预期在秋天来临之前回到洛阳,可是却被秋风占了先;含蓄地表示了自己不能及时回家的失望与烦恼。

8.表达方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1)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2)杪秋,即深秋。(3)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落寞、孤愤,旷达而又无奈。前六句借景抒情: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借一系列悲凉秋景传达出内心的落寞和孤愤之情;后两句化用典故明情:借庄子的“机心”之言,故作旷达,表达自己很久以来已不在意仕途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的无奈之情。

9.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