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5)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0-30 07:14:57 整理:一品高考网

弟弟说:我长大后也要像大黄鸭一样走遍世界!
美薇说:大黄鸭让我看到了人们的笑脸!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 A解析:原文只是说“有一种办法”,并未表述为“最好的一种办法” 
2. A 解析:原文是“仁”占据核心地位,不能偷换成“爱”。。
3. A解析:“其他的一般对待就可以了”原文没有依据。
4. C.本立竟得罪 竟:最终、终究
5. A解析:②写狄仁杰升职。③写狄仁杰代人任职。⑥写密奏内容。
6. A 解析:原文内容非“几天后”。原文“后数日,擢仁杰为侍御史”
7. (1)解析:罪人,罪人的生命(注意补充省略的内容);亏,亏损或使动用法;曲,曲意;忠贞,忠贞的人。
答案:陛下为什么要惋惜罪人性命,而亏损王法呢!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抛到没人的地方,给将来忠贞的人作为警戒!
(2)解析:迎,迎接;劳,慰问;活,使动用法,使之活;于德政碑,状语后置句。
答案:宁州父老迎接他们,并且慰问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使你们活下来的吗?”众人相互携手在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的德政碑下痛哭,斋戒三日,以表谢恩后才离开。
参考译文:
九月(公元676年),壬申(初七),大理寺奏报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昭陵的柏树,所犯的罪应当除去做官的身份,高宗特别下令要处死他们。大理丞太原狄仁杰上奏说:“两人犯的罪不应当处死。”高宗说:“善才等人砍伐昭陵的柏树,我如果不杀他们就是不孝。”狄仁杰仍然坚决请求不杀,高宗变了脸色,命令狄仁杰退出去,狄仁杰说:“冒犯皇上的威颜,正直极谏,自古以来都认为很困难。臣却认为遇到桀、纣当然困难,但遇到尧、舜却很容易。现在按法令所规定的,并不至于判处死刑,而陛下却特意要杀了他们,这使得法令不为人所信任,人们要怎么办才好呢?况且张释之说过:‘假设有人盗窃长陵的一抔土,陛下要怎样处理?’现在以一株柏树之故就杀了两位将军,后代人要说陛下是怎样的人物呢?臣不敢接受皇上诏令的原因,是害怕把陛下置于丧失仁义道德的境地,而且无脸见张释之于九泉之下的缘故。”唐高宗的怒气这才消解,权善才、范怀义被除去名籍,流放岭南。几天以后,朝廷提升狄仁杰为侍御史。
当初,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同事郑崇质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又有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怎么可以让他有万里离别的忧愁!”于是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这时候两人不禁相对说:“我们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么?”以后两人和睦相处。
春季(公元679年),正月,己酉(二十八日),唐高宗来到东都洛阳。
司农卿韦弘机营建宿羽、高山、上阳等宫殿,制作的规格雄壮华丽。上阳宫临近洛水,修造长廊连绵一里长,宫殿落成后,高宗迁宫前往居住。侍御史狄仁杰上书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奢侈无度,弘机因而被免官。左司郎中王本立依恃皇帝恩典,当权用事,朝中士臣都害怕他。仁杰奏报他作奸犯科的事,请求把他交付执法官吏处理,但高宗特别地宽恕了他,狄仁杰说:“国家虽然缺乏英才,难道会缺少王本立这类人吗?陛下为什么要惋惜罪人性命,而亏损王法呢!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抛到没人的地方,给将来忠贞的人作为警戒!”王本立终于被判罪,从此朝廷士臣都不敢为非作歹了。
(公元688年)朝廷任命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当时查知越王李贞的同党,因此判处有罪的有六七百家,被籍没官府充当奴婢的有五千人,司刑寺催促要行刑。狄仁杰暗中奏报说:“这些人都是无罪而被牵累的,臣想公开地上奏,似乎在为叛逆者申诉,但是知道真情却不报,又担心乖违了陛下仁慈怜恤的旨意。”太后听了狄仁杰的奏报,就特别原谅了这些人,全部流放到丰州。这些人路过宁州时,宁州父老迎接他们,并且慰问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你们的吗?”众人相互携手在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的德政碑下痛哭,斋戒三日,以表谢恩后才离开。
8.颔联写了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1分)紧承首联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的背景(1分),又为颈联写见面后激动不已,彻夜长谈做了铺垫(1分)。表现出作者惊喜而又高兴的心情。(1分)
9.艺术特点(写出三点即给满分,每点2分)
A.对比:今昔对比,十年前年轻时的战乱分离和现在经历沧桑的相逢形成对比,既交代了背景又写出了相逢时惊喜来。
B.白描、抓住了典型的细节: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绘声绘色,细腻传神。而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也自然地从描述中流露出来。
C.引用或用典:十年阔别,一朝相遇,该有多少话语要说!颈联表现了这倾诉别情的场面。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诗人用“沧海事”一语加以概括。这里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D.虚实结合: 尾联转入“言别”。作者没有使用“离别”的字样,而是想象出一幅表弟登程远去的画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明日”,点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道路,这里提示了表弟即将远行的去向。“秋山又几重”则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秋”形容“山”,于点明时令的同时,又隐蕴着作者伤别的情怀和兄弟的担忧来。 
E.首尾呼应 :“几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
F.结构承转回合:前六句,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写“喜见”,突出了一个“喜”字;七、八句转入“言别”,突出一个“悲”字;首尾呼应,感慨万千。
G.语言朴实自然,苍凉慷慨。
H.以情结情 尾联想想了分别后兄弟远离的情形,用“巴陵道”、“秋”“数重山”勾勒出一幅悲凉的远行图,既生动而又含蓄的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更表达了对兄弟的依依不舍和担忧之情。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3)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杜牧《阿房宫赋》
(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氓》)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