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2013年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8-23 10:53:03 整理:一品高考网
湖北省襄阳市2013年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题文】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薄纸  账簿  日薄西山  气势磅礴
B.饶舌  缠绕  心存侥幸  不屈不挠 C.江渚  嘱托  前后相属  高瞻远瞩
D.旨趣  桑梓  趾高气扬  指桑骂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读音 báo/ bù/bó/bó  B读音ráo/rào/jiǎo /náo  C读音全为zhǔ  D读zhǐ/zǐ    zhǐ/ zhǐ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题文】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盘缠  喝采  素不相识  交头结耳
B.矫正  抱歉  涵盖天地  愤世嫉俗
C.毗邻  筹划  化学喷济  富丽堂皇
D.炼字  尺椟  不即不离  清沁肺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交头接耳  C化学喷剂  D尺牍
考点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小说是人生的“百科全书”,阅读小说,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B.国外一套装置价格近百万元人民币,令国内病人望“泵”兴叹。因此,尽快研制出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第三代国产心室辅助装置首当其冲。
C.3D魔幻电影《襄阳》虽然是导演高希希的第一部电影,却已经精心筹备,十年磨一剑,届时可望在“戛纳中国之夜”与一众华语电影相提并论。
D.采取恰当的措施防范H7N9禽流感当然无可非议,但如果反应过度、举措失当,不仅不利于传染病的防治,反而会影响养殖业的生产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A开拓:开辟,扩展。主要用于领地、市场等对象。应改为“开阔”。B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应改为“成为当务之急”。 C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句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农产品的药物残留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从对婴幼儿食品的强调到对保健品类别的管辖,刑法对食品种类的保护将更为全面。
B.此次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的极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极紫外相机,巡视器上携带的测月雷达,都是世界月球探测史上的创举。
C.教会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拥有见义勇为的意识虽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应告诉孩子要学会实施见义勇为的能力。
D.高颐阙曾经在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中被仔细描摹,是当年中国营造学社历史上最后一次川康考察中的重大发现,也是每一个学习古建筑的人熟悉的留存至今的汉代建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应把两处“携带的”改为“携带”。 C“虽然”应改为“固然”,这里“固然”表示承认甲事实,然后又指出也应该承认乙事实, “虽然”没有这种用法。另外,“学会”与“能力”搭配失当。 D“当年”与“历史上”重复赘余。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题文】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田园生活是其诗的主要题材,其作品还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B.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善于抓住人物基本的性格特征,通过不断的渲染、强调、夸张,并辅之以相互间的对比、衬托,使人物形象异常鲜明生动。
C.《堂吉诃德》写了西班牙拉·曼恰的一个村上的一位五十多岁的乡绅,带着名叫吉哈诺的随从充当骑士行侠仗义的故事,在冒险途中上演了大战风车、大战羊群等闹剧。
D.沈从文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他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其代表作有《边城》《长河》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其随从叫桑丘·潘沙.
考点:识记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结束】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对孔子思想中“时”的认识
    对于孔子的思想,一般认为“仁”是其核心,相关讨论也较为充分。其实,孔子思想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时”。
    孔子在《论语·微子》中对被称为贤人的伯夷、叔齐、柳下惠等人的德行作过褒奖有加的评价,但谈到自己时却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这里的“无可无不可”,说的是万事万物没有什么绝对不变的,可与不可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也可以说,孔子是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的,认为矛盾的双方可以转化,一切都应相机行事、依时而定。《论语·里仁》中说:“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要怎样做、不要怎样做,只要怎样合理恰当就怎样去做。对孔子而言,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都要顺应时势,相机行事,择善而从,力求得体,以获得最佳效果。
    孔子主张遏事依时而定,灵活应对,但这绝非没有原则地肆意妄为。其实,在孔子思想中,“时”与“仁”是交融会通的,依时而定的所作所为,正是为了争取实现仁道的远大理想。
    《论语·阳货》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叛乱,召孔子去,孔子答应了。意欲前往。子路以公山弗扰是叛臣,反对孔子去。孔子说:“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给我机会,我是不会错过时机的,我将余使周文王、武王的仁义之道复兴在东方!由此可见,孔子的“时”是和他所主张的“仁”密切相关的,为了实现仁道的远大理想,有时需要采取灵活变通的手段。
    从对管仲的评价上也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中“时”与“仁”的交融会通。孔子把“事君以忠”作为对臣下的要求。但当论及管仲时,孔子却没有拘泥于成见。历史上,管仲和召忽曾共同辅佐公子纠,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继承君位后,召忽自杀以殉,而管仲却成了齐桓公的宰相。子贡从常理出发,认为管仲的行为是不忠不仁。但孔子并不这样看,相反,他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和天下政治统一的高度否定了管仲“非仁”。而是认为正是由于管仲,齐桓公得以称霸诸侯,并以周之德政匡正天下,人民至今都享受着这一恩赐。这里,孔子把对人民、对天下一统有大德的政治作为称作仁。这的确是孔子的远见卓识,他第一次明确了仁不仅是个人品德,而且还应包含政治作为。这正反映了孔子在评判人物时顺应潮流、依时而定的“时”的观念。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