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惠州高三10月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及真题试卷(3)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4-11-01 08:03:18 整理:一品高考网

这老头,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我的“弦外之音”,他一听便懂,立刻应道:
“唔,你可能觉得他们很浪费吧?”
我还未开腔,他便接着说道:
“这座橙园,有整百年历史,树都太老了,结成的果实,酸溜溜的,没人爱吃,水果批发商不肯要,我只有贱价卖给罐头果汁制造商。”
“为什么不把橙树砍掉,改种别的呢?”我好奇地问道。
“改种别的?”他突然“呵呵”地笑了起来:“你知道我今年几岁了吗?”
我细细打量他,的确是不年轻了。一头银发,闪闪发亮,鼻翼两旁的皱纹,既深又多,延伸而下,把他阔阔的嘴巴猛力拖得向下弯弯地撇着。
“我七十五岁了。”他好似自言自语地说道:“我原本是在城市当工程师的,可是,大城市里人事的倾轧与斗争使我对于整个生活都产生了厌倦感,所以,我用六千元买下了二十亩种满了橙树的田地,开始农耕生涯……”
“六千元买二十亩田地?”我难以置信地反问他。
“是,那是三十多年前的地价。”他多皱的脸,露出了得意的微笑:“我把二十亩地分成四组,两组保留原有的橙树,一组种葡萄,剩下的一组地,用来养鸡、养马、养牛。”
“哇,那岂不是忙坏了?”
“我的太太,非常能干。我们雇了一些帮手,而她,是总舵主。她忙里忙外,还给我养了四个孩子,后来,实在忙不过来,加上地价猛涨,我们才慢慢地把田地一组一组的卖掉,倒也赚了不少钱。我目前只留下一组五亩的田地。橙子,结了很多,就是不甜。”说到这儿,他的眼神,忽然间黯淡了下来,他用十指揉了揉脸,这一揉,不知怎的,居然把谈兴也揉掉了,他不再说话了。
前方,他的两名孙子,依然在抛橙取乐。圆圆大大的橙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奇异地幻成了一道又一道金色的光。
看着看着,老人蓦然又开口说道:
“我的太太还活着时,橙子不但结得多,而且,甜得很。五年前,她去世了。她一走,一切都好像不对劲了。”
傍晚带着些许寒意的风从林中刮了过来,此刻,老人的声音,听在耳里,带着一点呜咽的悲意;我赶快把目光移开,不敢再看他的脸,与此同时,速速转换了一个话题:
“您的孩子,时时回来探望您吧?”
“我的四个儿子,都是工程师,都在悉尼谋生。工作忙,很少来。”老人朝前方抬了抬下巴,挤出了一个很淡很淡的笑容,说:“偶尔,他们会派孩子来探探我,看我是否还活着。”
说这话时,老人的脸上,无悲亦无怨,像是冷静地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实。孩子们散落在林间的笑声,全然滋润不了老人早已干涸的心房。
我忽然悲酸地想到,老人活着,其实是在默默地等待着一个“永远的约会”。
告辞而去时,老人从低矮的藤椅里挣扎着站起来,说:
“等等,等等,我给你摘些橙子回去吃。”
推辞不掉,只好看他从屋子里取出了一个皱巴巴的大纸袋,踅到橙树底下,拣选圆大的橙子来送给我。在这一刻,他已全然忘记了他树上的橙子是酸的,他一心一意只希望能送点手信给我这个来自他乡的不速之客。这时,他的两名孙子已玩腻了抛橙的游戏,跑得无影无踪了。沾着夕阳余晖的橙子落了一地,竹篓也斜斜地倒在地上。老人采摘橙子的手,枯瘦多筋,还微微地颤抖着。选择橙子时,他的神情,专注得好似在与情人的眸子对视。一棵选不上,又蹒跚地走到另一棵去,双足碰到掉落在地上的橙子,他便温柔地把它们轻轻地踢到一边去。好不容易地采满了一大袋,递到我手里,淡淡地说:
“祝你旅途愉快!”
我抱着那一袋橙子上路去时,忽然想到,橙子由甜而酸的生长历程,不也正是老人一生的写照吗?
(选自《尤今自选集(散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16.文中画线句(“说到这儿……他不再说话了”)表明老人心情有了什么样的变化?试作简要分析。(3分)
17.文章两处描写老人的孙子抛橙取乐的场面,有何作用?(6分)
18.用“酸”(酸楚)来概括老人目前的处境,是否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意见。(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看,非虚构的麦家
记者:在2008年《风声》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时,你说过,四十岁前我渴望得奖,但四年前起,我改变了自己,我不再念想那些奖。现在你如何看待名利?
麦家:《大英百科全书》对“银行家”一词是这么解释的:晴天送伞,雨天收伞。我觉得名利这东西差不多也是这德性,别去刻意求它,求不来的,来了也不要得意,可能不是个好东西。我深有体会,名气越大,写出好作品的几率将越小。
记者:在新书《非虚构的我》中,你专门把作家博尔赫斯作为单独一部分,可见他对你的影响。除了博尔赫斯,还有什么作家或者作品对你有较大影响?
麦家:不同时期喜欢不同的作者。一开始是塞林格,是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让我知道小说可以这样写,它刺激了我最初的创作。后来年岁增长,阅读增多,我开始喜欢茨威格、卡夫卡、福克纳,再然后就是博尔赫斯。如果有一本书一个作家令你眼前一亮,觉得他就是你的,至少在那个阶段,你要反复精读它,直到把他的文字变成你的血液。
记者:对一个作家来说,经验、观察和想象是不是很重要,哪个更重要一些?
麦家:什么人容易当作家?作家天生具备某种责任:要对当下发生的事情,发出自己的声音,是批评也好建议也好,反正需要提醒社会,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完善更和谐。对一个作家来说,还要守得住成名前的寂寞,成名后的诱惑。作家需要孤独,整天像名人一样满世界跑,遍地开花,就有可能遍地荒漠,怎么可能有沉淀的思想。经验、观察和想象都很重要,但这些都是途径,作家最先要完成的是对自己内心的把握,明白“为什么而做”。
记者:有很多作家被人们熟知都是通过影视作品,比如苏童、莫言,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如何解读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影视改编给你带来怎样的利弊?
麦家:这说明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看影视的人越来越多了。轻文学重影视,说到底是我们对心灵的怠慢。和文学圈相比,影视圈要复杂得多,他们需要考虑商业效果,有可能违背作家的意愿,对小说进行非常低俗的改编。这是对作家的不尊重。跟影视打交道后,让我更重视故事的价值,这在今天,对一个作家来说也许是必需的。在消遣和娱乐无处不在的今天,小说要杀出重围,只有拼故事,这是小说最后的“救命稻草”。
记者:现在你又多了一个头衔——浙江省作协主席,你会怎样平衡主席和作家的关系?
麦家:坦率说,我肯定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既然当了,肯定要做些事,即使对自己写作有所影响也在所不辞。我想至少可以把自己现有的一些文学资源给有潜力的青年作家分享一下,让他们更迅速更健康地成长。坦率说,我更希望自己当“作家”,而一个作家最大的尊严就是写出好作品,希望未来的五年你记住我的仍然是作家的头衔,而不是主席。
记者:对于浙江年轻作家如流潋紫、南派三叔、沧月、桐华等从网络写作走出来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你如何看待?
麦家:这些年轻的类型文学作者,他们是从网络中大浪淘沙冲出来的,就市场影响力来看,他们绝不亚于传统作家,且创作力旺盛。但对文学的理解有时显得过于褊狭。80后、90后的作品,我看了之后,有一个基本体会,一方面羡慕他们这么年轻就能写出这么漂亮的文章,同时隐隐地也感到一种遗憾。他们整个文学是情多了、事少了,感觉就像一颗树冠非常庞大的树,由于树冠过于庞大,把树干遮掉了。还有一个,就是“小我”过分大了,国家过分小了。但只要稍加指引,他们就能写出更优异的作品,我对他们充满期待。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