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2014年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2)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4-06-03 17:55:06 整理:一品高考网

A.王建派兵五万围攻彭州,很久不能攻克,彭州老百姓都逃窜藏匿在山谷之中。
B.王先成一共提出了革除“淘虏”弊端的四项建议,王建非常高兴地全都采纳了。
C.王建两天后就颁布了安民条令,躲藏在山中的老百姓竞相出来,奔赴招安寨。
D.有了街市之后,百姓可以通过出售沤制的麻来换取钱粮,渐渐就离开了招安寨。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宗侃侧然,不觉屡移其床前问之,矍然曰:“此诚有之,将若之何?”(4分)
②民见村落无抄暴之患,稍稍复故业。(3分)
(2)从文章中找出彭州老百姓窜匿山谷不出的两个原因。(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1)本诗四联都关涉雨境,请就此对颔联和颈联加以分析。(4分)
(2)本诗的尾联是如何抒发送别之情的?请简要分析。(3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                    ,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3)                      ,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
(4)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小题。
一种内心的力量
周志强
“德”的本来的含义比较有趣。在甲骨文里面,“德”字分为两个部分:左边的“彳”和右边的眼睛的象形。“彳”表示行为、行动;眼睛的象形中上下两个直线,表示要“直视”。所以,“德”的意思应该可以推测为:行为要正而目不斜视,即做得正、看得直。进一步说,“德”表示做事情(行为)和看问题(观念)要配合在一起,做得正、想得也不歪。所以,“德”这个字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中国远古的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行为和思想必须要具备一种特殊的社会性属性:行正思直。只有光明磊落、公正正直,才能赢得人们的拥护。
在古代,“德”的含义是非常深远的。《庄子》里说:“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强调了“德”要像天地一样至高至大,具有宽容、博大、深远和化育的内涵。“德配天地”这个说法,赋予了“德”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也要求人们执行“德”不能仅仅从生活的琐碎细节中实现,更要有天地之大德,有如同天地一样养育万物、涵容百态的能力。
所以,“德”首先指的是一种“能力”,或者具体地说,是一种社会能力。这种能力的特点是,一个人要很好地跟社会生活、跟他人适应,做到像天地一样让万事万物都各安其位、各有其德、各能其能、各有其效。所以,“德”的含义里面,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容纳”、“包容”和“适应”能力的强调。
那么,“德”的这种社会能力,有什么作用呢?
事实上,“德”是一个人了解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融入社会正义洪流并建构自己个人生活的保障。《周礼·地官》注里说:“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德是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管理自己的生活的内在观念,是一种自己内心的操守。世事衰变,但这样操守是不能改变的。具体地说,“德”要求一个人以“天地”为视野,建立起自己做事做人的基本准则;并且为这个准则敢于抗争不畏权贵。所以,“德”说白了,就是一种来自天地正气的内心力量。温家宝强调说学人应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强调“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正是这个意思。温家宝使用的典故出自陈寅恪给王国维写的纪念碑铭。1953年12月1日上午,陈寅恪强调了这个说法,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我决不反对现政权,在宣统三年时就在瑞士读过《资本论》原文。但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所以周一良也好,王永兴也好,从我之说即是我的学生,否则就不是。”陈的这种坚守自己信念的“偏执”,正是来自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晚清的龚自珍面对世道变迁,倍感自身改造世界能力有限,但是,却依旧说“颓波难挽挽颓心”,强调不同流合污、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的诉求。
在这里,丧失了“德”,也就丧失了自己生活行为的指导,从而进一步丧失生活真正的快乐。一旦自己的操守道德变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也就等于将自己的心境、情感和观念都一股脑变成了具有使用价值而丧失了价值的东西。没有比丧失了“德”——这种内心的力量更让一个人彷徨无助的了。当我们觉得权力和资本带来的享乐是无限诱人的时候,却无法想象,一旦将“德”贩卖出去,人会丧失内心的支撑力量,陷入偏执的精神境地。
(节选自《“德”的三重力量》,《人民论坛》2013年第28期)
12~l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德”本义是做得正、看得直,行为和观念要配合,说明中国远古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要行正思直。
B.在古代,“德”的含义非常深远,庄子认为“德”具有宽容、博大、深远和化育的内涵,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C.“德配天地”是指要像天地一样有大德,而人们在生活的琐碎细节中执行“德”并不符合“德配天地”的要求。
D.“德”作为一种社会能力,强调人要很好地跟社会生活、跟他人适应,强调“容纳”、“包容”和“适应”能力。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