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八周检测语文试题答案(3)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0-31 07:51:37 整理:一品高考网

21.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六、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22.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仁”的各自看法。(4分)
答:
  七、作文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蚂蚁的生活哲学有四重奏:第一重:永不言弃。如果我们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要么翻过或钻过障碍物,要么绕道而行。总之,不达目的不罢休。第二重:未雨绸缪。整个夏天蚂蚁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蚁同样可以丰衣足食。第三重:满怀期待。整个冬天蚂蚁都憧憬着夏天。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就会到来,即便是少有的冬日暖阳也会吸引蚂蚁们倾巢而出,在阳光下活动活动筋骨。一旦寒流袭来,它们会立刻躲回温暖的巢穴,等待下一个艳阳天的召唤。第四重:竭尽所能。一只蚂蚁能在夏天为冬天做多少准备?答案是全力以赴地工作。
蚂蚁的生活哲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启发与思考?
从蚂蚁生活哲学的四重奏中,选取其中的“一重”,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文中不得出现校名和师生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湖北省黄梅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八周检测语文试题答案23.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不容易分辨,分析思考的着眼点在于句子成分的运用上,要反复的琢磨。A.项“解诀”与“风险”搭配不当,应改为“会遇到不少需要解诀的难题和克服的风险”.B.不合逻辑,“凡是”和“不少”相矛盾;C.主客倒置,“茅盾文学奖对于公众的困惑”应表述为“公众对茅盾文学奖的困惑”。所以选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C
【解析】
试题分析: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A未,属于形似字错误,应为末; B谛,属于形近字错误,应为缔;D映属于固定词语错误,应为印。所以,正确选项是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5.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6.①造成悬念,使小说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②暗寓人们对米龙老爹的怀念之情,引起下文,并为故事作了情感上和内蕴上的铺垫。③与后面米龙老爹被杀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现在平静的生活来自像米龙老爹一样的先烈对敌人的反抗。(每点2分)
7.米龙老爹是一个智勇双全的民间游击英雄的形象,(2分)是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代表人物,(2分)具有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品格。(2分)
8.第一问:小说以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法交互使用。(2分)小说先用第三人称叙述,米龙老爹用第一人称来回答普军的审问,中间是写米龙老爹的口供,转为第三人称。(3分)
第二问:观点一,认为好。可以避免呆板、单调,而且这种全方位的叙述,较之第一人称更能把故事说清楚,这样就把一个简短的故事写得回环多姿。(3分)
观点二,认为不好。从读者的阅读角度来看,要不断转换阅读思路,使阅读不流畅,给阅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如果用同一人称,读者的阅读思路会更流畅,对文本的解读更迅速。(3分)
【解析】
5.
试题分析:这是一条综合分析的多项选择题。B对其精神的挖掘不完整,还有对敌人的仇恨,A不是德国,是普鲁士;C“农民本性”有误,应是其“安闲自在的态度”;D“驻扎时”与“十六个”有误,是敌人用了他“250多个金法郎的草料和一条牛两只羊”之后有的这个盘算,且当时并未计划杀多少敌人。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应从情节、情感、主题等方面分析。平静的农村风光与下文的残酷的战争形成对比,文中由此引出米龙老爹,为下文的故事作铺垫。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7.
试题分析:形象分析要由材料到观点,答案主要是概括,缺少具体的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8.
试题分析:首先要结合内容分析人称的变化情况,然后结合效果分析其好处。这是一道开放题,观点不要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符合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符合作者表达的需要。
考点:探究文章思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 探究F。
 
9.D
10.C
11.C
12.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13.(1)像季子(苏秦)不被他嫂嫂礼待,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离弃)。
(2)他的丰功伟绩,是用来铭刻在彝鼎上并且被吟诵的,是国家的光耀,不是乡里的荣光。
【解析】
9.
试题分析: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D项“矜名誉为可薄”解释错误,从原文下句“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可知,矜:夸耀。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C项“乃”于是,就;A项“而”是连词,第一个表顺承;第二个表转折,却;B第一个“为”动词,彰显;第二个“为”介词,替;D、第一个“以”是介词,把;第二个表修饰。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把选项放回原文,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做出取舍。C.文章并未写季子和朱买臣骄矜自夸,只是为了借他们衣锦还乡乃人之常情,来衬托韩琦的品质之高贵.所以选C。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