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衡阳八中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3)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6-04-06 16:07:09 整理:一品高考网

  那辆金碧辉煌的马车驶去后,这位“乡下来的年轻人”转头对戈尔茨坦说,“主意不坏吧,呃? ‘索尔·海托塞’这个角色总该派给我了吧?这位小姐始终没有起疑。”戈尔茨坦说,“你最好明天一早就去找卡林顿小姐,把这个角色敲敲牢。我觉得她会对你很满意的。”第二天上午十一点三刻,海史密斯来到了卡林顿小姐下榻的豪华旅馆,满怀信心地递进了他的名片。接待他的是女演员的侍女。“对不起,”霍顿斯小姐说,“非常抱歉。卡林顿小姐已经取消了所有的演出合同,回到那个——那个什么小镇——哦,那个酸果蔓小镇去了!”
【注释】①“博格斯”的原文是Boggs,同英国俚语中的“厕所”(bogs)读音相同。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玫瑰”其实就是波西小姐形象的映照,离开了家乡的土壤,投身于社会,她也失掉了原本的“柔媚”和“芳香四溢”,变得和餐馆的气氛一样“污浊”。
B.小说反映的是演员的生活遭际,通过因果递进和悬念更迭拓展情节,把女主角在艺术道路上由“人性失落”和“人性复归”的心理变化过程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C.波西小姐其实早已识破了“乡下来的年轻人”的真实身份,不揭穿他,只是为了从他嘴里得知家乡和母亲的情况。
D.演员海史密斯通过自己的重重努力,本以为成功获得了想要的角色,却因为女主角的离去而化为了泡影,作者为他不平,对他寄寓了深刻的同情。
E.小说构思精巧,结尾是典型的“欧·亨利式”,人物命运陡然逆转,结局出人意料,叫人目瞪口呆又回味无穷。
(2)第四段,作者详细描写“乡下来的年轻人”的肖像以及与女主人公的对话,这一情节的安排在小说中有何作用?(6分)
(3)请简要分析波西·卡林顿小姐的主要特点。(6分)
(4)欧·亨利是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这篇作品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对“人性之美”这一核心主题的深刻剖析和生动表达,还在于悬念迭起、曲折回旋的情节设置。请找出小说中三处设置悬念的情节,并简要分析。(8分)
 
12.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周汝昌:一生做着红楼的梦
启风
  1939年,已过了二十岁的周汝昌考入燕京大学。但当年天津发大水,他只得要求燕京保留学籍一年,谁料到了1941年,日本占领军关闭了燕京大学。一直到1947年秋,他才得以重回燕园。
  1947年,周汝昌的四哥周祜昌来信说,他在胡适的一篇文章中得知,胡适已有敦诚的《四松堂集》,而敦敏的《懋斋诗钞》却遍寻不见,周汝昌见信后就跑到燕京大学图书馆,谁知一索即获,而此前竟从未有人借阅过。读完《懋斋诗钞》后,周 汝昌发现书中有六首诗是咏及曹雪芹的,而《四松堂集》中只有三首。周汝昌据此发表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一文。胡适看到这篇文章后,当即给周汝昌写了一封信,肯定他发现《懋斋诗钞》是一“大贡献”,但不同意文中“推测雪芹大概死在癸未除夕”的观点。此后两人书信往来不断,在这些信件中,他们讨论的大都是有关《红楼梦》的学术问题。为了提携后学,胡适不但在家中约见了周汝昌,还将作为“海内孤本”的《甲戌本石头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慷慨相借。
  1948年底,胡适离开北平,从此周汝昌与之再无联系。几年后,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出版之时,政权早已鼎革,胡适成了被批判的对象。编辑为让此书顺利出版,就将对胡适的原有敬称一律删去,改称“妄人”“风头主义者”云云。很多人时常以此责难周汝昌,其实书中的这些改动,他事前是毫不知情的。当时远在大洋彼岸的胡适深表理解,在其给小说家高阳的信中说:“他在形式上不能不写几句骂我的话,但他的“新证”里有许多向我道谢的话,别人看不出,我看了当然明白的。”
  虽然有了批胡的表态,但周汝昌依旧因为同其兄周祜昌合作校勘了真本《红楼梦》,被人告密说是 “写作反动的书”,告密者还说周汝昌与胡适有政治联系,让他三次遭抄家之苦,最后更是被“扫地出门”。在这种情势下,20世纪七十年代时周汝昌不得不再次批胡适。
  周汝昌对胡适的人格至为钦佩,说“他是有仁者之心的厚道人,不计较那些历史造成的琐末细故”,而且在其交往的所有鸿儒、名士中,如果“称量其为人的气度气象、胸襟视野,我感到唯有胡适之能够得上一个‘大’字。”但如果言及学术观点,毫不掩饰自己对胡适大力推崇“程乙本”(被大量篡改,但胡适认为这种改写“更白话化”了的《红楼梦》版本)言论的不屑。
  1950年,周汝昌从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当起了编辑。1954年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已然在酝酿之中,它的导火索正是《红楼梦》。胡适和俞平伯是被批判的主要对象,与胡适有关系的周汝昌自然没法置身事外。但毛泽东在读过《红楼梦新证》一书后,对其中一些章节十分欣赏,所以指示要周汝昌写文章,与胡适划清界限。后来据率先批判俞平伯的李希凡说,当初他只奉命写过两篇文章,其中一篇《评红楼梦新证》就是为了将周汝昌与胡适、俞平伯做一个区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在胡适指引下,走进红学研究大门的周汝昌,后来以两大创见,奠定了自己红学泰斗的学术地位。周汝昌提出《红楼梦》为曹雪芹“写实自传”的观点,否则红楼梦的作者何必费尽心机地“以讥为赞”,来写贾宝玉这样一个性格乖张的怪物?其次,周汝昌开创性地指出,为《红楼梦》做批注的脂砚斋,就是小说中的史湘云,这是他“自觉最为得意而且最重要的一项考证”。
  周汝昌的这些学术观点,在当今主流红学界是饱受争议,乃至于被批判的。事实上,很多红学研究者都得益于周汝昌对《红楼梦》史料的发掘和整理。为写《红楼梦新证》一书,他查阅了上千种文集、笔记、地方志等各种史料。作家刘心武说,因为周老“一不懂政治,二  不善人际经营,因此申请退出红学所……学刊这些年基本成了‘批周园地’。”
  周汝昌自三十岁起听力就大为衰退,只能依靠助听器与人交谈;后来一目视网膜脱落,另一目也仅存0.01的视力,读书要在阳光下,以两面放大镜叠放,才能勉强看清书上的字。到了生命的最后几年,老人已是完全失明,连微光也看不到了,遗著《寿芹心稿》是通过口述写成的。
(选自《文史参考》,2012年12期)
相关链接
周汝昌是研究《红楼梦》的著名考证派的新红学家,有红学著作多种,其中《红楼梦新证》影响很大。是被称为自传派大将胡适的得意门生,但其观点与胡适有些不同甚至对立。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题目内涵丰富、概括性强:“做着红楼的梦”点明周汝昌一生研究的对象是《红楼梦》,“一生”写出了他致力于《红楼梦》研究的追求和毅力。
B.周汝昌读《懋斋诗钞》并能发表文章的细节可以证明周汝昌读书的认真态度和对《红楼梦》研究的热情和执着,开篇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