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三(4)

来源:一品高考网 发布时间:2020-06-11 15:51:03 整理:一品高考网
 

(摘自“搜狐网”《大数据分析发现真相!听说“硬核”分析和“硬核”电影更配!》,2019年2月17日)

材料三 

关于科幻的这个意义,刘慈欣早在1999年的一篇文章《SF教——论科幻小说对宇宙的描写》中就写到过。人是需要一些精神、安慰、寄托、超越的,这在科幻小说中可以体现为永生、穿越、精神上传、地球流浪……这听上去好像是又要回到旧神话的老路,其实是“旧瓶里装了新酒”,这就是科学。要知道科学在今天也正在变得越来越神奇,比如超弦理论告诉我们宇宙有11个维度、电脑可以打败最优秀的人类棋手、全世界的很多实验室里很多科学家正在孜孜不倦地开发长生不老药。一句话:科幻正在变得越来越现实,现实正在变得越来越科幻。在这个新的神话中,科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信仰和希望的实证性基础。这也是刘慈欣和《流浪地球》为什么那么受欢迎的核心密码。刘慈欣写的是硬科幻,他能把最疯狂的想象与最前沿的科学无缝对接,并用高密度的细节把这两大板块铆牢,这是他难以被别人复制的长项。

(摘编自严峰《科幻是一种希望》,《光明日报》,2019年2月16日)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对《流浪地球》做出了高度认可,都认识到电影制作精良与科学素养对电影的支撑作用。

B.对《流浪地球》影响个人价值方面,受访观众中有部分人认为,该电影并未能加强用户对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个人层面的要求,并未能产生相关正向影响。

C.关于《流浪地球》为何受到热捧的原因,刘慈欣认为在于“旧瓶里装了新酒”,用科技的手法包装传统的神话,传达出永生、穿越、精神上传等。

D.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在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里,科学主要为电影事业提供技术支撑。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尽管《流浪地球》是一部视效技术突出的“硬核”科幻电影,但观众最关注并乐于讨论的仍然是剧情。制作和国家认同方面的讨论数量相当,也受到较多关注。

B.在艺术品质与体验层面,观众评论主要集中在剧情和制作两个方面,且涉及剧情的评论数量与认可度远超制作。

C.在社会效益层面,观众评论集中于对国家认同的讨论和感受,大部分人都是正向认可。

D.关注并讨论《流浪地球》艺术品质与体验层面的评论数量多于有关社会效益层面的评论数量。

20. 结合文本,请简要概括《流浪地球》受观众欢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八、 作文(70分)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农民手上有一粒种子,艺术家眼中有一粒种子,科学家心里有一粒种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粒种子。种子蕴含力量,种子蕴含希望,种子蕴含传统……

 

2020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三(学科基地密卷)

1. C(3分) 解析: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们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根据语境选“约定俗成”。承载: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可用于形容抽象事物。负载:机械设备以及生理组织等在单位时间内所担负的工作量。也指机件及建筑构件承受的重量。根据语境选“承载”。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衣钵相传: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予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根据语境选“一脉相承”。

2. B(3分) 解析:可先根据后文确定后三句谈的是中华文化在东亚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正确顺序应为④②①。前三句中,③引出对象,⑥谈过程,⑤是结果,正确顺序应为③⑥⑤。故选B。

3. C(3分) 解析:“豆蔻”为比喻;“总角”“杜康”“彩笺”为借代。

4. C(3分) 解析:A、B项不全面,D项引申过度。

5. C(3分) 解析:侍:我、我们。

6. D(3分) 解析:意在强调才干可通过努力磨炼来获得。

7. (1) 所以世人不用担心没有人才,而应担心使用人才的人不知量才适用。(“患”“器使”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 现在有具备尾生、孝己那样的孝德之行,却没有能帮助战争取胜有谋略的人,陛下打算什么时候用他呢?(“尾生孝己之行”“益胜负之数”“今有……”“何暇……乎”各1分)

(3) 只有放眼这个世界,想求得一个争利益不抢先、做义事担心落后、忠实耿直的人,不能够立即找到。(3分)

8. 考证古代典籍;向有经验者请教;深入思考;亲身实践,不懈努力。(每点1分,答出四点满分4分)

参考译文:

虽然有良药,如果不对病症,那效果还不如一般的药物;虽然有贤才,但所做之事不适合他的专长,那么还不如去找平凡的人来做。质地坚韧的木梁可以撞开牢固的城门,却不能用来堵住老鼠洞。强壮的水牛不会捕捉老鼠;日行千里的骏马也不能守住家门。价值千金的宝剑用来砍柴,还不如斧头(好用)。传世数代的宝鼎,用来开垦荒田,还不如普通的木犁。只要是符合当时的情况,普通的事物也会产生神奇的效果。否则认不清锄头、宝剑的特性,最终做什么都无所成。

所以世人不用担心没有人才,而应担心使用人才的人不知量才适用。魏无知在议论陈平的时候说:“现在有具备尾生、孝己那样的孝德之行,却没有能帮助战争取胜有谋略的人,陛下打算什么时候用他呢?”当国家处于战争时期,如果一个人不懂战争胜负谋略,即使有高深的德行也没有地方应用。我生平喜欢用忠实可靠的人,如今衰老了,才知道药物(虽然)很多,却也有治不了的病。

没有军队,尚不足以焦虑,没有粮饷,也不足以痛哭,只有放眼这个世界,想求得一个争利益不抢先、做义事担心落后、忠实耿直的人,不能够立即找到;或者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却又因为地位低下,往往因此抑郁不展,受尽挫折,终至罢官或者死亡。而那些暴虐贪婪、善于钻营的人,却因占据高位而享尽富贵、受人尊重、健康长寿,直到衰老,这是真正令我慨叹无奈的事啊。静观天下大局,(这种不平的事情)实在是难以挽回,而我们能够勉力去做的,就是尽量重用一些正人君子,培养几个好官,作为变革时事的种子力量。

天下没有现成的人才,也没有生来就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人才)大多都是由于努力磨炼出来的。《淮南子》说:“功劳可强迫威逼而使之有所成就,声名也可在强迫威逼的环境中建立起来。”董仲舒说:“努力做学问,那么所见所闻就会广博;顽强地寻求真理,那么道德修养就会日益进步。”《中庸》里所说的“别人一次能学好的,我就学一百次;别人十次能学好的,我就学一千次”,就是要勉励自己多下功夫。现在人们都期盼能够为世所用,但自身却缺乏社会需要的才能谋略。如果真正能从古代典籍中得到验证,再向那些事业有成就的人学习,苦苦思索能通用于当世的途径方法,并亲身去实践,检验它的成效,努力又努力,那么就可以通达见识,才能也就逐渐培养起来了。才能见识足以有益社会,还用担心世上不知道自己吗?

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