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2017届高三协作体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5)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6-10-12 08:41:37 整理:一品高考网

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开始的时候,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图对左右大臣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范仲淹出援兵的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说:“我一直就认为范仲淹是可以重用的。”于是就任命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
仁宗皇帝当时正一意要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前急需办理的大事,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后给皇帝上奏十件事。仁宗皇帝正专意信任范仲淹,因而全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凡适宜立为法令的,都用诏书统一颁布下发。只有府兵法,大家认为不能施行而最后作罢。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自己御寒和充饥。范仲淹对人好施予,在乡族中设置义庄,用以赡养族人。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他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像在他生前就建立祠堂祭祀他。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当初,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很长时间。又派人去慰问其家人,下葬后,仁宗皇帝亲自题写了墓碑,叫“褒贤之碑”。
8.(1)描绘了作者在许昌道中寒食节气所见春天生机勃勃、风雨不歇的景色:绿竹青青,照映在附近水畔,桃花灿灿、连村火红一片;春雨绵绵、阻碍旅人行途,酒旗摇摇、风吹天色将暮。(3分)(2)颔联、颈联写景,为诗人抒情做铺垫;红花绿竹、春雨春风,都是清丽可乐乏景,诗人细腻描绘却是为了抒发自己佳节孤独寂寥、羁旅漂泊无奈的情感,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2分)
9.(1)尾联运用了联想、想象的艺术手法(或答“从对方写起”“虚写法”)。诗人想象幕府中的朋友们在清明时节饮酒的时候,其乐陶陶,酒席宴饮之间,朋友们可能还将诗人在外羁旅无归、驱驰赶路的事情当做笑谈。这里诗人不说自己想念朋友,而想象朋友们在想念着诗人,是“从对方写起”的手法。(3分)(若答“对比”也可酌情得分,但不得超过3分)(2)诗人在尾联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情绪,这种情绪的背后,是诗人对自己孤独落寞的羁旅之愁的抒发,是对美好安宁生活的向往,是对幕府中朋友们真挚思念情感的流露。(3分)
10.(1)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1.(25分)
(1).【参考答案】AC, A. 应是紧张心情 C. 重情守信
(2).【参考答案】①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②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3).【参考答案】①重视友情,信守诺言;②乐观开朗,心直口快;③企图逃避法律。(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参考答案】
①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
②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
③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
④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6分。
12.(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解题思路】 A项,概括不全,还要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C项,张冠李戴,这些是对身体的巨大挑战,且应是“起飞时会产生加速撞墙的感觉”。E项,“给国外专家一记耳光”不是具体事件。
(2)①过硬的技术素质:戴明盟在一次次生死考验中练就了过人的技术;难度极高的航母着舰,一次成功。
②过硬的心理素质:危急时刻临危不惧、冷静处理;面对每一次危险的舰载机起降,他都敢于闯“鬼门关”。
③过硬的身体素质:能够承受舰载机在起降时对飞行员的颈椎、腰椎和脊柱的影响。
④过硬的思想素质:勇于向更难的任务挑战;当我们的航母受人质疑的时候,他暗下决心要为国争光。
(答出三个方面即可,每方面2分,概括1分,分析1分)
(3)①丰富了文本内容。从专业的角度解说了舰载机在航母上降落的技术难度,也让读者对戴明盟面临的挑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②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从功勋试飞员口中做出的高度评价,进一步说明了戴明盟训练刻苦、技术过硬。
③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和可信度。(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4)启示一:人应该勇于挑战自我。像戴明盟一样,在面对险境时,敢于挑战;面对选拔时,敢于迎战,以此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启示二:人还应该具有千锤百炼的切实本领和过硬的技术。这样才能像戴明盟一样,实现理想,为国争光。
启示三:人应该爱国。为了祖国的强盛,激发自己的斗志,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不要求面面俱到,答出两点,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只答一条,最多给3分)
13.A  投鼠忌器: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B剖腹藏珠:剖开肚子来藏珍珠,比喻为物所伤,轻重倒置。C箪食瓢饮: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D舞文弄墨:歪曲法律条文作弊;玩弄文字技巧)
14. C  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改为“突出表现在公款旅游和超标准接待上”。 B项,成分残缺,可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前加“在”; D项,重复赘余,删去“为了”
15.D
16.①目录之学②不明,终是乱读③精读与泛读结合(每空2分)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可根据语段内容及横线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读后可知,语段介绍了阅读经典的读书方法。第①空可联系后文从“目录学(的作用)”方面概括作答。第②空可根据整句对应的规律,与前句照应,从“不明(目录),是乱(瞎)读”方面概括作答。第③空可根据后文“精读”与“泛读”的内容,从“精泛(读)要结合”方面概括答案。
17.(5分)居民可拨打电话或呼叫器进行求助救援,求救救助信息会传送到各级服务处理中心,(2分)服务中心就指派相关服务商到居民家中服务,(1分)服务结束后,居民将服务信息再反馈给处理中心。(2分)
18.作文
    三则新闻,要求选一个刊登在“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的《暖闻》上,并且要求体现“思考、权衡与选择”。换句话说,这道题的任务是,通过思考、权衡与选择,论述三则新闻里三个人物的做法,哪个最有温度和人情味,或者,哪个更值得登报宣扬?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的一个核心法则就是一定要从整体理解材料,而不能将材料分割开来进而断章取义。比如这道题,第一则新闻,“油条哥”的事迹,一言以蔽之“良心”或者“善良”;第二则新闻,老父亲为了见儿子一面,排队两小时挂号,总结起来莫过于爱自己的孩子,又或者亲情;第三则新闻,“宽容”他人尤其是正处成长中的孩子的无心的过错。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