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4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试卷(5)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2-31 10:44:23 整理:一品高考网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学生不见得谈得深入,这段文字主要起引导思路的作用,可参看后面的附文)
12(1)B3分,D2分,A1分(还有“强烈的道德支撑”),选C E不得分C(没用“倒叙”,也没叙述“一生”),E(没有“详尽地记叙了史怀哲妙手回春的高明医道”)
(2)表现出史怀哲的才华之高(2分),更突出他甘愿放弃富足优雅生活而选择非洲行医的伟大精神(2分),同时以老师对他音乐才能的评价为他后来举办风琴演奏会筹募资金做了铺垫。(2分)
(3)①史怀哲的丛林诊所从一开始就是完全免费的。不仅诊治、医药完全免费,病人就医期间的食宿日用也是免费的。②史怀哲在高温炎热、拥挤和嘈杂的环境中虽然日复一日疲惫不堪地为病人治疗,但依然认为“到这里来工作是正确、幸运的” 并对此“充满了胜利和信心”。③面对“土人对病痛的信念,以及慵散、偷窃和浪费的习性”等最难对付的强敌,他没有抱怨,更没有精神上的歧视(每点2分)
(4)一定要呈现出“其他阅读经历”的示例,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13C
14A(B.“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专业化队伍” 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D.缺少主语,去掉“由于”)
15A
16示例:(1)有利于高考中学生规范答题;(2)可以维护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形成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的风气;(3)一些网络语言只在部分青少年网民中流行,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中学生过多地运用网络语言,会影响他们的汉语言文字水平。(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5分)
17、示例:是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扣住“盛唐”特点作答即可)
18、“凡事过犹不及”
参考译文
卢怀慎是滑州人,是范阳的著名家族。到他长大,中了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升任黄门侍郎、封爵渔阳县伯。与魏知古分别掌管东都的选举事务。开元元年,进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任黄门监。薛王舅舅王仙童欺凌百姓,御史台调查掌握了他的罪行,已经申报立案,这时又有诏书命紫徽省、黄门省覆核查实。卢怀慎与姚崇上奏说:“王仙童罪状十分明白,如果御史都可以怀疑,那么其他人怎么还能够相信呢?”于是结案。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则概不专断,当时人讥笑为“陪伴吃饭的宰相”。又兼任吏部尚书,因疾病恳请退休,被批准。去世,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为文成。留下遗言推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玄宗对此十分伤悼并感叹。
卢怀慎清廉俭朴不经营产业,衣服、器物上没有用金玉做的豪华装饰,虽然地位尊贵但妻子儿女仍然寒冷饥饿。得到的俸禄赐物,毫不吝惜地给予朋友亲戚,随给随无,很快散尽。赴任东都去掌管选举,随身用具只有一个布袋。得病后,宋璟、卢从愿去看望,见铺的席子单薄而破旧、门上没挂帘子,适逢有风雨刮来,举起席子遮挡自己。天晚了摆饭招待,只有两盆蒸豆、数碗蔬菜而已。临别时,卢怀慎握着二人的手说:“主上急于求得天下大治,然而在位年久,对勤勉稍有些厌倦,恐怕要有险恶之人乘机被任用了。你们要记住这些话!”到治丧时,家里没有留下储蓄。玄宗当时将要前往东都,四门博士张星上言说:“卢怀慎忠诚清廉,始终以正直之道处世,对他不给予优厚的赏赐,就不能劝人从善。”于是下诏赐他家织物百段,米粟二百石。玄宗后来回京师,在鄂、杜间打猎,望见卢怀慎家围墙简陋低矮,家人像办什么事,就派使节驰往询问。使节回来报告说是卢怀慎死去二十五个月后的大祥祭祀,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经过卢怀慎的墓时,石碑尚未树立,玄宗停马注视,泫然流泪,诏书命官府为他立碑,令中书侍郎苏颋草拟碑文,玄宗亲自书写。    
儿子卢奂、卢弈。卢奂早年正直,做官有清白名声,历任御史中丞,出任陕州刺史。开元二十四年。玄宗回长安,在陕州停留,赞许他的善政,在他办公的厅里题写赞词说:“身负刺史重任,分掌陕地大州。也已利沾万物,心怀忠君忘身。真是国家珍宝,不失卢公家风。”

附:《山羊兹拉特》悲悯情怀的三层内蕴
悲悯情怀是指人类对外界、他人或生命慈悲怜悯的情怀。它宽广有容、平和慈悲,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己之身,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胸怀。因为悲悯,我们与全人类同呼吸共命运;因为悲悯,我们关注苦难中的弱者。小说作为心灵的艺术,无可逃脱地蕴含了悲悯情怀。曹文轩曾说,“文学正是因为它具有悲悯精神并把这一精神作为它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才被称为文学,也才能够成为一种必要的、人类几乎离不开的意识形态的”。①《山羊兹拉特》(作者辛格是美国犹太裔小说家)就是这样一篇以悲悯情怀来打动读者的小说,仔细体味和分析,小说蕴含的悲悯情怀可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一、对贫穷者的悲悯
  对小说中的勒文一家而言,贫穷是他们永存的苦难。一年一度的犹太教“灯节”将至,在持续八天的节日里,作为一家之主的勒文需要一笔钱来买“灯节用的蜡烛,以及土豆、煎鸡蛋薄饼的油,给孩子们的衣物和全家过节的种种开支”。在这样一份节日清单中,竟然没有另外提及“灯节”里给孩子们的礼物,可见勒文一家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在这生存的困境中,虽然“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勒文还是决定“把家里的山羊兹拉特卖了”。尽管此前勒文一家“从不伤害它”,尽管阿隆的母亲和两个妹妹都为此哭泣,但决定权在贫困的现实手里,“阿隆当然也知道把山羊牵到费佛尔家去意味着什么”,可他“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这里的“只得”一词,十分准确地交代了勒文一家在情感与贫穷的两难抉择面前的无奈,但最后,毕竟贫困战胜了内心情感。小说开头反复地渲染和强调这一点,体现了作家对贫困者的理解与同情:当人在苦难的困境中挣扎而无法解脱时,心灵的善良和美丽就不得不选择放弃。虽然从客观角度来看,卖掉兹拉特意味着勒文一家在被迫背弃“善良”,但作家对这种“背弃”并无微词——这就是作品蕴含的第一层悲悯情怀。
  所以作家“安排”阿隆牵着兹拉特前往城里的路上,“意外地”遭遇了三天三夜的大雪。整整三天三夜,十二岁的阿隆完全靠喝兹拉特的奶生存。兹拉特的“善良”成了阿隆唯一的温暖和救助,也因此激发了阿隆内心被贫困压抑了的“善良”——“在草堆里,阿隆就决定再也不与兹拉特分离”——这是患难之中结下的深厚情感。小说写勒文一家因为阿隆和兹拉特的回归而“一片欢腾”,“全家人谁也没有再提起卖兹拉特的那件事”。人对弱小者(相对于拥有生杀予夺之权的人来说,羊无疑是弱小者)的“善良”因为突发的大雪而回到了勒文一家。
  作家这样“安排”穷人“善良”的回归,本身就是对贫穷者的悲悯。因为在犹太教看来,人生来并无好坏之分,人的内心深处向善的倾向总是大于向恶的倾向;人在道德上犯了错误是可以通过修行赎罪等道德自律的行为来回归犹太教的。所以“善良”的回归可以说是勒文一家在道德上对犹太教的回归。
  二、对动物的悲悯
  《山羊兹拉特》中,作家不仅将悲悯的目光投向困境中的人,更把关切的温情给了绝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纯洁的山羊。这一点与作家的犹太后裔身份是分不开的。犹太教主张人类是自然世界的管家而不是主宰,《创世纪》(犹太教典籍之一)为管家理念提供了支持,其中有这样的话:“神把那人放进伊甸园,让他修理和看守”。犹太人认为,人类对自然世界不存在无限主宰权,因为世界属于神;人类仅仅是属于上帝神圣委派的对一切东西进行看守的管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暗含着对自然世界关怀的理念。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