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龙湾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3)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2-10-25 07:34:49 整理:一品高考网

15.文章标题“如果你为四郎哭泣”是一个假设复句的前半部分,请补出该句的后半部分,并简要阐明理由。(4分)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
理由:                                                                    。
16.龙应台在她的文章《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中谈到了文学的一种“功能”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你通过《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一文能看见哪些感动?(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20分)
唐河店妪传
[宋] 王禹偁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因系绠弓杪(音miǎo,末端),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隶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胃鞍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兴以来,始防捍之        兴:发动
B.绠短,不能及也            及:比得上
C.又月给微薄                给:给养
D.宜其不乐为也              宜:当然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夫列子御风而行
B.不过上谷者久之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C.悉为上军所取           君为我呼入
D.复赐以坚甲健马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前半是传记,后半为议论,议论因传记而发,传记为议论提供事实例证,充分表达了作者“多用边兵”的观点。
B.本文叙述老妪机智杀敌的故事,展现边民同仇敌忾的场景,充分表现边民忠勇精神,目的是反衬边将的懦弱畏敌。
C.文章思路清晰严谨,以老妪之勇推及边民之勇,继而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嘉其勇”和“削其勇”的不同后果,最后得出文章结论。
D.文中毫不隐讳地批评“有位者”,把矛头直接指向朝廷,语锋犀利,斩钉截铁,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满腔忠心。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4分)
                                                                            
(2)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2-23题。(7分)
题西溪无相院①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 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 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 过桥人似鉴②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 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释】 ①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   ②鉴:镜子。 
22.张先在当时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这首诗也多处写“影”,有明写有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3分)

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