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答案(2)

时间:2012-11-02 整理:分数线

  D.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率领伤病疲惫的士卒,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叛将出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
  B.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他仰慕范蠡、曹沫,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
  C.苏武壮年时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改嫁了。
  D.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3分)
  译文:                                                                       
②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4分)
  译文:                                                                       
  ③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3分)
  译文:                                                                       
(二)文言文断句(3分)
9.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B.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C.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D.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4分)
  答:                                                                          
(2)这是一首蕴涵着丰富而高雅理趣的写景诗。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样的理趣?(4分)
  答: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①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酾酒临江,         ,         ,而今安在哉?
③         ,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由来已久的清官文化和扎根在国人心中的清官情结,实在是我们太过熟悉的东西,或多或少反映了我们自身的一种心态,且在现今生活中仍然留有很多痕迹。对此如何认识、评价一直都是传统与现代、本土和西方这类话题中的重要内容。尽管是个老话题,但其所反映的现象及问题的负面影响并没有被真正的重视和解决,所以对此关注、讨论并切实推动实践与国人意识的转变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清官背后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清官情结和文化现象所反映的也是对官员道德的倾慕与信赖。对此的诸多反思表明,这种情结和文化传统有害于或至少不会有利于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理由同样也是非常充分的。
首先,清官是稀缺资源。每朝每代或许都会有清官廉吏,包括人们通过艺术美化和想象塑造出的清官,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确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新时期也有这样的好干部,他们的事迹总能催人泪下,不过他们也仍是少数的一些人,更确切地说是在道德层面绝不普通的少数人。“清”是传统中国有关官吏的一种政治品格和道德准则,而且是很高的政治品格和道德准则。历史告诉我们做清官何其累,又是何其难,他们通常粗衣陋食,不贪财、不受贿、不怕苦,甚至不畏死,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只讲奉献不问回报,在这种严苛和艰难的条件下还要做成事。“修身、克己”是他们的信条,他们的品格和事迹既令人高山仰止,也让人望而却步,毕竟芸芸众生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道德意义上的普通人。因此清官注定是稀缺的,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清官的稀缺必然导致依赖清官是不确定、不可靠的,或者说民众的诉求能够被清官知晓并得到公正解决具有很大的或然性,可谓小概率事件。一个时代能够有多少清官,是否每个时代、每个地方、各个岗位都会有清官,都是不确定的。即便有那些清官,他们的作用是否真的那么大,他们的所作所为真的就那么完美无缺、那么妥当吗?清官和清官的作用实际上已经被神化,他们身上有一层道德光环,致使人们对清官不能做辩证的事实评价,其作用被大大的夸大乃至神化了。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本文标签: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