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168中学、屯溪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答案(5)

时间:2012-11-05 整理:分数线

6、D(D项对原文“时时有所进达”理解有误,应为“经常举荐贤才”)。
7、(1)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
(2)(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军队,是仪以为自己不是将才,坚决推辞不受。
8、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
9、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储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愉快和超脱。
参考译文:
是仪,字子羽,东汉末北海营陆(今山东维坊市南)人。他最初姓氏,开始时在本县当办事员,接着到北海郡做事,北海国相孔融嘲笑他,说他姓的“氏”字是“民”字上面没有的部分,(岂不是民众目无上司)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就把姓改了。孙权承继江东大业,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达后受到亲近和信任,专门在孙权身边负责机密文书的办理,被授予骑都尉的官衔。吕蒙图谋袭击关羽,孙权问是仪的意见,是仪觉得吕蒙的计策很好,劝孙权采纳。是仪又随同孙权进攻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孙权下达指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你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
擒杀关羽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建都武昌,是仪升任裨将军,后来又封为都亭侯,代理侍中职务。(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军队,是仪认为自己不是带兵的人才,坚决推辞,不接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军刘邵,想执行引诱魏军大将曹休前来的计划。后曹体受骗率军到达,被打的打败而逃,是仪因功升为偏将军,进入皇宫的尚书台审阅文书。东吴迁都到东边的建业,太子孙登留下镇守武昌,孙权让是仪辅佐太子。太子非常敬重他,有事都先征询他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此后是仪进封为都乡侯。后来随从太子回到建业,又被任命为侍中、中执法。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怒,将刁嘉逮捕入狱,有关官员也全部抓来查证审问。当时受牵连的人害怕吕壹,都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只有是仪说没听到过。结果他一连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盘问,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非常严厉,群臣为他的处境担心到了极点。是仪依然据实回答讯问,供词保持正直而不改变。结果孙权放过了他,刁嘉也得以免罪。
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册封名号后,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是仪)担任王博时竭尽忠诚,(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是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恩惠,修建房子刚够自家居住。他有位邻居兴修了一座大宅院,孙权外出时远远望见了,便问这所大宅院那家是谁,左右随从回答说:“像是是仪的家。”孙权说:“是仪很俭朴,必定不是他。”一询问,果然是别人的房子。是仪就是这样受到孙权的了解和信任。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储蓄。孙权听说后,特地到他的家中,来看看他们吃的饭菜,并亲口尝过,不禁感叹,当即下令给他增加俸禄,扩大他的田地、宅邸。是仪一再推辞,对这样的恩宠深感不安。 
    是仪经常向孙权举荐人才,从不谈论他人的短处。孙权常责备他不谈论政事,没有肯定也没有非议,是仪回答说:“圣明的君主在上,臣下尽忠职守,唯恐不能称职,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干扰圣上的视听。”
他为国家服务数十年,未曾有过过失。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有的人,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证据可以告发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人都像是仪一样,还用得着法令科条吗?”
10. ①侵晓窥檐语②别有幽愁暗恨生③凌万顷之茫然

④环珮空归夜月魂⑤所以游目骋怀⑥川泽纡其骇瞩
⑦奈何取之尽锱铢⑧猿猱欲度愁攀援     
三、
11. 这句话包含着“他”对二十年被逼拉琴的极度不满(2分),对从此以后摆脱拉琴获得                             自由的极度喜悦(2分),对强迫式教育的强烈控诉(2分)。
12.“我”是一个生性不爱好音乐,但被逼学琴,(1分) 内心压抑,性格忧郁,(1分)最后除了拉琴一无所长的学生(1分)。是强迫式教育的受害者。(2分)
13. ①结构上,“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2分)
②内容上,这样安排,更充分展现“他”内心的压制和反抗,使人物形象丰满。(2分)
③手法上,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琴缺乏艺术、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2分)(6分。意思对即可)

14. 【示例一】
①这篇小说是对强迫式教育的讽刺与控诉。(2分)②从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但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练琴。最终因表达内心对父亲逼迫他拉琴的不满反而拉出动人的作品。(2分)③这就深刻地批判了强迫式教育泯灭个人兴趣、压制心灵的弊端。(2分)④当今社会这种情况仍屡见不鲜,教育者不应把自己的理想加到孩子头上,更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应该尊重个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因材施教,培养出身心快乐健康的人才。(2分)
【示例二】①这篇小说是对艺术规律的深刻解读。(2分)②技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则是生命感受和技术的完美融合。③主人公原先令教授们失望,而最后一次演奏成功,正是从相反的两个侧面阐释了这个艺术规律。(2分)④当今社会很多人让孩子学习艺术,只为功利目的,使从艺者身心背离,这违背了艺术的本质,人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遵从规律,才能真正使有艺术天赋者成为优秀的艺术家。(4分)
(观点、引据、分析、联系每点2分共8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四、
15.C(A.哈密瓜、急流勇退;B.委曲求全,时势造英雄;D 决绝)

16.C. 比喻学问十分渊博的读书人。   A.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此处与句意不符。B粗茶淡饭: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不能用于指生活贫困。 D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应该是“鱼目混珠”:鱼目:鱼眼睛;混:混同,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17. A【解析】 :B“第二”和“首”矛盾; C.“尽管”与“怎么”搭配不当,将“尽管”改成“不管”。  D.杂糅。“据”与“显示”杂,去掉“据”。

18.⑥⑤①④③②
19.①旅行费用相宜 ②身体符合条件 ③旅途安全可靠 ④生活设施便利
20. 示例一:一支钢笔,自己的才是顺手的;一道作业,独立完成的才是真正理解的;一个朋友,与你患难与共的才是值得信赖的。
示例二:一句问候,出自心底的才是真诚的;一间房屋,自己的才是温馨的;一份财富,自己创造的才是真实的。
【解析】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逐一选好陈述对象,再找出与之意义相关的句子呼应;内容要符合事物的特点,还要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句式与例句保持一致。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本文标签:合肥168中学、屯溪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