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济南二模语文试题答案(2)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4-05-18 07:51:15 整理:一品高考网

  B.中外哲学的发展,都经历了从宇宙论到本体论,到人性论,再到心性论的相同历程。
  C.中国哲学借用了佛教中关于人性论的研究成果,完成了从本体论到心性论的进程。
  D.宋明理学是以禅宗心性论为主体,吸收道教思想和佛教其他各派思想形成的哲学体系。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余姚县海塘记
宋·王安石
    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其先以文学称天下,而连世为贵人,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乏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其仁民之心,效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以求其存。善夫!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以无传。而后之君子者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
    予尝以事至余姚,而君过予,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君曰:“道以闳大隐密,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其治效教令施为之详,凡与人共,而尤丁宁以急者,其易知较然者也。通途川,治田桑,为之堤防沟浍渠川,以御水旱之灾;而兴学校,属其民人相与习礼乐其中,以化服之,此其尤丁宁以急,而较然易知者也。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至或尽其力以事刀笔簿书之间而已。而反以谓古所为尤丁宁以急者,吾不暇以为;吾曾为之,而曾不足以为之;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嘻!其可叹也。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予良以其言为然。既而闻君之为其县,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而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终始而存之,以告后之人。庆历八年七月日记。
  注:①闳(hóng)大:宽广博大。②鼓万物:振起万物,使之生长。③丁宁:嘱咐,告诫。④胜残去杀:施行仁政,化残暴为善良,因而可以废除刑杀。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    属:嘱托
  B.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    劝:劝说
  C.予尝以事至余姚,而君过予    过:拜访
  D.予良以其言为然    良:确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始堤之成    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
    B.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    吾不暇以为
    C.其可叹也    其不出于此乎
    D.令嗣续而完之    吾曾为之,而曾不足以为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谢景初“仁民之心,效见于事”的一组是(  )
  ①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            ②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
  ③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  ④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
  ⑤其治政教令施为之详            ⑥至则为桥于江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姚知县谢景初主持修筑防潮汐的长堤,完工后请王安石写一篇记,好让自己任期之内保全大堤不被毁坏。
  B.谢景初能够冒着风霜雾霾的伤害,鼓励百姓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大堤,王安石认为他的事迹会让后人深思。
  C.谢景初认为古代的圣人关注百姓事务,是很清楚明白的事;而现在看似有才能的官吏只会求新出奇赚取声威。
  D.作者十分赞同谢景初的观点,又听说他在任修桥利民、改善教育、筑堤防灾,深感谢君是言行一致的人。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3分)
  (2)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以无传。(4分)
  (3)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终始而存之,以告后之人。(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本诗写于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老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2)颔联在整首诗中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6分)
  (1)子夏曰:“              ,               ,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              ,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3)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前赤壁赋》)
五、(12分)
16.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已经打乱,请重新排列。(只写序号即可)(3分)
    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    ,     ,     ,      ,      ,       。
    ①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
    ②讥诮再高超,形式再华丽
    ③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
    ④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
    ⑤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
    ⑥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
1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文意补写文末两处画线处的内容。(每句不超过14个字)(5分)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