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建人高复学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5)

时间:2012-11-11 整理:分数线

5.从教育理念的角度看,日本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中国教师注重灌输知识(言之成理即可)
6.①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主谓宾)
②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 
③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
7.①比②好。运用了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深恶痛绝”,双重否定“不得不”,使态度更加明确。
8.答案:D “屈原的确是一个爱国者”不当。
9.答案:A.作者推崇的是“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对屈原的分析”。
10.答案:政治失意,造成了屈原的人生悲剧,却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对所处的环境与个体的政治命运无能为力,但他选择了投江这样一种祭祀仪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自觉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皈依。在这个意义上,自沉汨罗江是屈原作为生命句号的最好的方式。而这一方式的选择,更成就了诗人的伟大。
11.(1)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探究欲望,自然地引起下文,使得行文曲折,富有波澜。读者对这条见到陌生人就紧缩身子靠墙走、满眼“惊恐”的狗产生了疑惑,经不住要探究这狗的来历和性情。(2)为后文埋下伏笔,使得前后照应,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为文章最后一段再次写到“那条毛色像闪电的年轻的黑狗”埋下了伏笔,首尾照应。
12.(1)哭狗:他再也没有了自己的影子,没有了早上的叫醒服务,那种痒酥酥的感觉等。少了朝夕相处的伙伴,倍感孤独。(2)哭己:为自己的守塔生活而哭,少了精神寄托,从此将承受更多的孤独,也许会被寂寞吞噬。
13.(1)描写了岛的特点;通过比喻把小岛比作“老叶”,形象地写出了小岛轻如枯叶,了无生气;“飘”字写出了小岛浮在海面上,随着海水起伏,随时都会被海水吞没,给人一种不安全不稳定之感。(2)衬托了守塔人渐趋不安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的心理感受,因为岛上失去了汪汪,没有了汪汪,小岛就显得死寂,守塔人的生命活力也带走了;推动了文章的发展。
14.情感变化:初见狗躲着人走且满眼惊慌时的奇怪à听到灯塔守护人与狗相亲相爱、相依为命的故事时的庆幸、释然à得知“汪汪”跳海身亡、主人哭得伤心时的伤感、惋惜à离开小岛未能见到“毛色黑得像闪电的年轻的狗”时的沉重与隐忧。
15. 1、职业坚守者:“几近于把自己也点成了一盏闪闪发亮的但却是沉默寡言的灯”,“什么叫荒凉,什么叫奉献?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自身角度:灵魂坚韧:灯塔守护人物质艰苦,却耐得住单调寂寞,经得起孤独,真正在默默地挑战极限。忠诚奉献:将光明希望分发给航海者,习惯沉默寡言,习惯平淡却重要的工作,绝对忠诚。(2)狗的角度:从狗身上找到精神寄托,以沉默来固守自己的尊严。(3)家庭的角度:舍小家为大家。
2、生活避难者:“岛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多人”、“成了家之后不健谈,习惯不说话,习惯寂寞,习惯孤独,习惯单调”、“沉默得像一座山”、“回到家便有非常多的不习惯”、“不适应陆地生活”……(1)恐惧外界:岛上的封闭生活使守塔人对外面的世界有深深的恐惧,他已经不习惯陆上的生活。(2)不顾及家庭:回到家中不健谈,缺乏共同语言,不通人情世故。(3)社会淘汰:连上街都不会,肚子里就这么点东西。不懂得与时俱进,不接受新潮内容,不能够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
16.D(旧:老交情,形容词作名词。)
17.A(所:和动词结合,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性短语。B者:指代人、物、事、时间、地点等,此可译为“……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以:介词,用/表修饰关系,相当于“而”,或不译;D而:表转折关系,可是/表因果关系,因而。)
18.C(原文说“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即妻子儿女兄弟也认为“我”不对。)
19.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3分,断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1)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真正诗人的境地。(4分,注意“或、如、足下、工、窥、域”的解释)
(2)开始我是由于文章获取了名声,末了又由于文章获罪,也是应该的。(3分,注意
“于、宜”的解释)
21.描写了诗人读书、饮酒、竹林漫步、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表明诗人喜欢过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生活场面”和“生活态度”各2分)
22.这两句诗表面是说本来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衰老当一回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深意”和“作用”各2分)
23.说明了统治者应当用自身的道德来教育熏陶百姓,这样百姓自然会有礼有德
24.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修养达到了君子的要求,他才可能为国家做事,也才能做成事。如果这样,就没必要“杀无道,以就有道”,小人必然会被感化。
25.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2)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孰能无惑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多情应笑我             一尊还酹江月
(5)不患寡而患不均         和无寡
参考译文:
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边玩,有人指着“无、字”二字教给我。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后来有人拿这两个字问我,即使试上十次百次,我都能准确地指出来。那么我是生来就与文字有缘了。五六岁时,就学习做诗,九岁通晓声韵,十五六岁开始有志于进士之业,发愤苦读。二十岁以来,白天学习做赋,夜里刻苦读书,间隙又学习做诗,连睡眠和休息都顾不上了。甚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茧。少壮之时,体态瘦削,还没有老,就早早的齿衰发白,看东西总是恍恍惚惚,瞳仁里好象有蝇乱飞、珠摇晃。这大概是刻苦学习、奋力创作造成的,自己也感到很悲哀。
我家庭贫困又多遇事故,二十七岁才参加地方上的乡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科举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真正诗人的境地。入朝为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多了,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写,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宰府中有中正之人主持,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我正是在这时被提拔为翰林学士,又身兼左拾遗之职,亲自领取写谏章用纸,除了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把那些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写成了诗歌,想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让皇帝知道。首先是使皇帝耳目广远,有助于其处理繁杂国事机务。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遇,尽到谏官的职责。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没有想到,心愿未遂而怨悔已生,诗歌没有达于上,而诽谤却已汹涌而来。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本文标签:杭州市建人高复学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