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松口中学2012届高三模拟测试(二)语文试题答案(7)

时间:2012-11-14 整理:分数线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4)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6)岁晏有余粮,尽日不能忘
(7)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9)羌管悠悠霜满地
23、“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表现了这些人对宗教的虔诚和敬畏,以及希望通过宗教净化灵魂、禁欲向善的愿望。(2分)“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表现了教士对上帝和宗教的虔诚,以及宗教赋予教士的庄严、神圣之感。(2分)
24、 衬托,铺垫(单纯答 “衬托”“铺垫”“对比”也可)。如:①以街头人物雕像的虚浮表面和教堂装饰的奢华衬托教堂的“清凉圣洁之气”;②以等待正在施礼的人和唱赞美诗的教士外在的圣洁衬托扫烛油的老妇人深沉朴素的虔诚;③以弗拉基米尔教堂壁画的整体风格为老妇人的出场作铺垫。(手法1分,举例2分,分析得当2分)
25、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老妇人在低头的劳作中真正感受到了上帝的仁爱、慈悲的关怀;(2分)二是指作者在老妇人低头的劳作中看到了人性隐忍、虔诚的光辉。(2分)(意思对即可)
探究:(示例一)同意。无论是对上帝还是对人生的理想,真正的追求不是表面的抬头仰望或言语的表达,而是为了自己的信仰所付出的牺牲和采取的行动。(2分)
(示例二)不同意。抬头仰望也是一种表达追求的方式,同时,不断地抬头仰望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和鞭策。(2分)
26、主要作用:锁定了红歌会的典型镜头,给读者以现场感和生动感;(2分)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1分)先声夺人,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27、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红歌会盛况,(1分)更深刻地理解人们在今天渴望红色精神的迫切心情,(2分)突出红歌会引发的轰动效应,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分)
28、
第一问: 红歌会彰显了一种支撑民族气节与风骨的积极向上、振奋自强的时代精神。(2分)
第二问:红歌会表达了人们呼唤红色精神的回归,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真、善、美的褒扬,对创新精神的肯定。(2分)
第三问: 提示:曾经为时代发展起过推动作用的艺术作品不会过时,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它们的继承。在今天,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有赖于其形式上的创新。(2分)
29、(每空各2分,共6分)①南北文化、国内各民族文化和中外文化   ②交流汇聚,相互融合,推陈出新    ③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新奇多变的面貌
l 新闻1:“最土谋女郎”美国当导演。(要有陈述对象和内容)(3分)
    新闻2: 在惠州的外国人入乡随俗过春节。(3分)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本文标签:梅县松口中学2012届高三模拟测试(二)语文试题答案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