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答案(5)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2-11-21 08:13:22 整理:一品高考网




                     2012学年11月份阶段性考试答案
1.答案:D
针灸(jiǔ)  徘徊huái    扺(zhǐ)掌而谈
2.答案:A
B急待——亟待  C鞭辟入理——里  D赋与——赋予
3.答案:C
A屡试不爽:意为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而该句说的是“考试不理想”,犯的是望文生义的错误。B 为虎添翼: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应为“如虎添翼”。C秀色可餐:既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返。D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重复。
4. 答案:B
A. 语序不当。“发展”和“重视”对调。C不合逻辑,应说成“五折、四折甚至三折”。D最后一个分句谓语残缺,“不可能”后加上“养成”。
5. 【答案】C
【解析】所给语段陈述的对象是“古村落”,前四个空的内容应当同“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一句所表现的信息一致,而一致的句子为②③⑤⑥。④句中的“它们”,应指代前面的内容;“看似陈旧”与①句中的“却”联系紧密,构成转折关系。由此可知①④句的排序应为④①。根据答案选项可确定C项。
6. 答案:B
A项太绝对了,文中是说“很大程度”;C项条件不充分,文中强调的是要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D项过分延伸,原文中说这些生活实践“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
7. 答案:C
C项在原文中未涉及;A、B、D分别涉及到普世价值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吸收与包容外来文化、世界共同和平的思想。
8. ①有的人(作品)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②有的人(作品)介绍中国文化,满足于肤浅讲述历史故事,肤浅介绍各种文化遗产,没有挖掘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的深度。(2分,每点1分)
9.答:变化的一是作者的身份,由儿子变成了父亲;二是湖区新修了柏油路。(2分)
10.渲染氛围,营造了宁静安谧的意境。即景生情,引发作者的回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或:物是人非的慨叹)。(3分)
11.都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真实感受。都位于段落的最后,对眼前发生的事情产生的内心情感。都是在父亲、我、儿子三者之间产生角色转换的错觉之后生发的心灵感悟。(3分)
12. 表现了文章叙事节奏的变化,并且逐层深入揭示了主题,即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生命新陈代谢的必然。例:①重游时的美好被汽艇陌生恼人的声响打破;②湖边悠然的假期被雷暴的恐怖壮观打破。(4分)
13.①我的父亲引领我来到缅湖,喜欢上闲适恬淡的生活;我作为父亲引领儿子重游缅湖,在这里寻找宁静美好与欢乐。②我作为曾经的儿子,现在的父亲,是连接了过去和未来的存在。③在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和现实生活的享受中,感悟了生命的延续和传承。(4分,一点1分,写出3点即得满分)
14.B(且:连词,并且,和)
15.B(A.……的原因∕用来……的;B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表转折,但是∕表顺承,然后;D介词,用∕介词,由,通过
16.C
17.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18.(1) 颜回能够不朽而永存,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其”1分,“待”1分,“言”1分)
(2)我想挫减他的锐气,勉励他树立求学之道,因此在他南归之时赠送此文给他。(“摧”1分,“于”1分,“告以是言”倒装句1分。)
19.颔联运用了(1)比喻(或象征),以流水喻时代更替,以白鸥喻心志之悠闲,使单纯的画面有了深邃的意蕴。(2)对比,如“流水急”与“白鸥闲”鲜明对照,为暗喻世事、抒发感慨奠定了基础。(3)对偶,如“六朝”对“终古”,“流水”对“白鸥”,“急”对“闲”,使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表意更为凝练生动。
20.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悠闲垂钓的隐士形象:他孤身独坐燕子矶头,仿佛已经许久了;夕阳落山,暮霭渐渐笼罩,他却浑然不知。诗人借钓者形象,抒发了对朝代更替、世事浮沉的沧桑之感,表达了对恬淡宁静、清高自守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21.①严己宽人②与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
22.不同意。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并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心追名逐利。他认为君子在集体生活中,应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团结一致,而不是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这些观点与有进取心并不矛盾。
23.①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③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④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⑤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送徐无党南归序(译文)
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全部也都变成腐朽、消亡殆尽的地步。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他们也需要面对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各种事物及世人有分别──他们能在精神、功业上永垂千古,时间再久也能够留存。圣贤能够长存不朽的缘故,就在于他们建立德行、功业或著作了。一个人能努力修炼个人操守的话,一定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个人功业,却是受社会情况限制;若要行文传世的话,则被个人天赋所约束。有些人能建立功业,却未必有著作留下。看《诗》、《书》、《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至于有高尚德行的人,更未必能建立功业,又有著作传世的了。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就以颜渊为例,他独居穷宅时挨饥受冷;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旁人也许以为他愚笨无能。然而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极其尊重颜渊,无人敢与他相比。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能胜过颜渊。由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来看,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 
我曾读《汉书·艺文志》、唐《四库书目》等著作,见当中列举上古至今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有多至百余篇,也有少的约三四十篇。然而文人虽多不胜数,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间而散失消亡,至今只存留百分之一二而已。我悲叹这些作者,他们的文章虽然华丽,但好像花木被风飘散,鸟兽鸣叫掠过耳边一样,只得短暂停留人间。他们创作时竭尽心力,这又和世人为生活 忙忙碌碌有何分别呢?而且最后也或早或迟地面对死亡,他们的情况和草木、鸟兽、世人一样;全部归于泯灭消失,可知道“立言”实在是不能够依靠的。现今追求学问的人,他们全部羡慕古代圣贤能够名声不朽,可是只懂用一辈子功夫在著述文字方面,那真是可悲的了! v

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