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六中2012年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含解析)(2)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2-11-22 07:54:33 整理:一品高考网

A.焦竑作生员时就已经很有名气,在学业上他师从耿定向和罗汝芳、李贽等人,并且贯之始终。
B.焦竑任职翰林期间,众人对教小内侍读书一事敷衍,只有他考虑长远,做事认真,悉心引导。
C.焦竑担任了太子的讲官一职后,并不囿于旧例照本宣科,而是大力启发,使之从容辩驳,对答如流。
D.焦竑为人粗疏率直,主持乡试之时,将应试举子的文章多批为险怪荒诞之语,因而落职罢官。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此曹他日在帝左右,安得忽之?(3分)
②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22分)
元晖,字景袭。少沉敏,颇涉文史。宣武即位,为给事黄门侍郎。
初,孝文迁洛,旧贵皆难移,时欲和众情,遂许冬则居南,夏便居北。宣武颇惑于左右之言,外人遂有还北之闻,至乃牖卖田宅,不安其居。晖乃请间言事,具奏所闻,曰:“先皇移都以百姓恋土故发冬夏二居之诏权宁物意耳乃是当时之言实非先皇深意且比来迁人安居岁久公私计立无复还情。伏愿陛下终高祖既定之业,勿信邪臣不然之说。”帝纳之。
广州六中2012年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含解析)

明帝初,征拜尚书左仆射,诏摄吏部选事。晖上书论政要:其一曰:御史之职,务使得贤。必得其人,不拘阶秩,久于其事,责其成功。其二曰:安人宁边,观时而动。顷来边将亡远大之略,贪万一之功,斯乃庸人所为,锐于奸利之所致也。愚谓数年以来,唯宜静边,息召役,安人劝农,惠此中夏①。请严敕边将,自今有戍贼求内附者,不听辄遣援接,皆须表闻。违者虽有功,请以违诏书论。其三曰:国之资储,唯籍河北。饥馑积年,户口逃散,生长奸诈,因生隐藏,出缩老小,妄注死失,收人租调,割入于己。人困于下,官损于上。自非更主权制,善加检括,损耗之来,方在未已。请求其议,明宣条格。帝纳之。
晖雅好文学,招集儒士崔鸿等撰录百家要事,以类相从,名为《科录》,凡二百七十卷,上起伏羲,迄于晋,几十四代。晖疾笃,表上之。卒,谥曰文宪。
                                                       ——节选自《北史》卷一五
【注释】①中夏:中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伏愿陛下终高祖既定之业         终:终结
B. 首尾相属,道路不断             属:隶属
C. 久于其事,责其成功             责:责备
D. 国之资储,唯籍河北             籍:依靠
11.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宣武颇惑于左右之言      月出于东山之上
B.至乃牖卖田宅,不安其居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虽无补益,而深被亲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违者虽有功,请以违诏书论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12.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旧贵皆难移,时(孝文帝)欲和众情 
B.晖别奉旨,(旨)藏之于柜
C.(元晖)迁吏部尚书 
D.自今有戍贼求内附者,不听辄遣援接,(边将)皆须表闻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给事黄门侍郎时,元晖极力劝阻宣武帝,叫他不要将都城迁回北边,不要相信奸臣的胡说。
B.任吏部尚书时,元晖不仅卖官鬻爵,官大价高,同时还无休无止地聚敛财物,使百姓不得安宁。
C.元晖上书朝廷,主张不拘限于官阶品秩让贤臣担任御史的职务,并可让他们长期任职,明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针对地方上利用各种奸诈方法收敛百姓的租税归入私囊的现象,元晖主张设立规定,严加检查控制。
14.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先皇移都以百姓恋土故发冬夏二居之诏权宁物意耳乃是当时之言实非先皇深意且比来迁人安居岁久公私计立无复还情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顷来边将亡远大之略,贪万一之功,斯乃庸人所为。(3分)
②晖疾笃,表上之。(3分)

15.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7分)
白 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突出了梅花的哪些特点?(3分)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
(2)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劝学》)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 《出师表》)
(4)夫战,            。            ,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曹刿论战》)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①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