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高考试题 >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6)


贞观八年,虞世南进封永兴县公。当时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地震,大蛇不断出现,山东和江淮一带大水成灾,太宗为此忧虑,问虞世南该怎么办,虞世南回答说:“汉文帝元年,齐地楚地的二十九座山同日发生山崩,大水从地下涌出,汉文帝下令,各郡国不要来朝贡,给天下人以恩惠,使得远近的人都欢乐融洽,也没有造成灾害。现在蛇出现在山岭沼泽,这正是它生活的地方。还有山东长期下雨,江淮一带闹水灾,恐怕有无罪而被捉拿入狱的冤情存在,应当检查在押囚犯,或许还能符合天意呢。”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
皇上曾经作了首宫体诗,叫虞世南接续原韵唱和,虞世南说:“圣上作的诗确实好,但诗体不雅正。上面有所好,下面必更有甚者,臣恐怕这诗一传开,天下就会风靡起来。所以不敢奉诏唱和。”皇上说:“我是在试你的。”赏赐给他布帛五十匹。皇上多次外出打猎,世南为此上疏劝谏,都受到赞扬和采纳。皇上曾叫把《列女传》写在屏风上,当时没有作依据的本子,虞世南便默写了一遍,结果没有一个字写错。皇上常称赞他有五绝: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学,四是文词,五是书法。虞世南开始跟随僧人智永学习书法,穷究其要领,他的墨迹为世人所收藏珍爱。
去世时,享年八十一岁,皇帝下诏陪葬昭陵,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
8、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
9、(1)写了一幅山村傍晚时分寂静寥落的生活画面(2分)。
(2)词的下阕运用对比、用典,用昔日驰骋疆场和如今的憔悴疲惫对比;用诸葛亮挥羽扇整纶巾的典故(或用屈原《招魂》之典)(手法2分,说明1分)表现了作者岁月蹉跎、英雄老去;壮志难酬、功业难成;失魂落魄,满腹哀怨;抚今追昔,漂泊憔悴的情感。(答出其中任两点可得2分)其他说法符合词意亦可。
10、(1)樯橹灰飞烟灭(2)一蓑烟雨任平生(3)楚天千里清秋(4)人道寄奴曾住(5)关汉卿(6)《汉书》
11、“北京声音”是北京文化存在的历史证据(1分);随着“北京声音”的不断消失,北京文化历史中的相应部分也就没有了依靠和证明(1分)。
12、普通(“甚至卑微”亦可,2分);丰富多样(“反映北京的市井生活”亦可,2分);正在消失(“将付之阙如”亦可,1分)。
13、①以写“静”来衬托北京气势的恢宏和积淀的深厚;②为下文写“北京声音”作铺垫;③与结尾写声音的消失而复归于静相互呼应;④题为“声音”而起笔写“静”,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好奇心(提高阅读期待),使行文具有起伏感。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14、作者喜爱北京文化;对收集“北京声音”的做法充满敬意(“赞同”亦可);对北京声音得不到珍藏表示遗憾(“提出批评”亦可);对北京声音的消失既有不舍和无奈,也有理解和释然。(6分,每点2分,答满3点得满分)
15、CD(解析:A、黄宾虹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是沪上流行的画风。B、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E、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
16、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解析:从第一段中分层归纳,即可得到答案。)
17、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解析:抓住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可总结出答案。)
18、A(B项,在“坐落”前加上“的建筑”;C项,“需求”成为“市场”,搭配不当,且别列的词语有包含关系;D项,“留言”的主语是“网友”而不是“事迹”。)
19、A(B项,“别无二致”是没有两样,没有区别,此处应该用“别开生面”;C项,在灾害发生前采取预防,于“在种种灾害面前”时态不吻合;D项,形容人正当盛年,不能形容“时代”。)
20、C(“合适”是形容词,“适合”是动词;“投诚”的对象时正义的一方,“投降”则没有此限制;“何况”“况且”均表示更进一层,但“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免”表示对前面所说情况不满意,含有委婉批评之意,“不免”是免不了,客观上不容易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21、B(A项,括号应该在引号后;C项,一个“迷”字;D项,删掉冒号。)
22、A
23、“学校取得的赞助收入是否应该缴税?”(2分)
24、(1)“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2)“他”改为“杨先生”(3)“拜读”改为“看”(4)“大作”改为“作品”。(解析:这是学校文学社请作家作报告,一定要注意称谓和谦敬词的使用。直接称呼作家“他”显然不够礼貌,“两位”“拜读”“大作”都是敬辞,只能用于别人,不能用于自己。)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