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考网 > 高考资源 > 高考试题 >

广饶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4)


面向远方,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坦然、期冀、惶恐、迟疑……
请以“面向远方”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广饶一中期中模块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2012.11     
一、
1.C(A jué/jiáo, B juàn/quàn, D zhà/chà)
2.D(A藉一籍,B诫一戒,C金一紧)
3.B(A.冒号应改为逗号,或把“一部《水浒传》”后逗号改为句号。C. 把书名号改为双引号。D. “二、三十米”是约数中间不应加顿号)
4.D(A项捉摸应为“琢磨”,“捉摸”侧重“猜测”“预料’’,“琢磨”则是“反复思考”;B项应为“请教”,“垂询”是敬词。C.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用在这里与文意完全不符)
5.A(B,句式杂糅,改为“以查处……为名”或去掉“为名”;C,“是否”与后面不对应;D,“气氛”与“高涨”不搭配。)
二、
6.A(“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差的素质”一说,原文无据。)
7.C(“瓶颈是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化,它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8.C(A“基本”说法有误,原文是“似乎得到了初步解决”;B“主要源于”说法片面,“心理自卑”只是主观因素之一,尚有其他主客观因素。D“只需”有误,表充分条件,原文“而要”强调是必要条件。)
三、
9.B(A.见:被,表被动。C.坐:定罪,处罚。D.具:拟写,准备好。)
10.D(A……的人,代词;助词,表停顿。B.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C.介词,因为;介词,拿。D.替,给,介词。
11.A(①表现勤奋好学②表现政治才能③表现最初的从官经历④表现衣着简朴⑤⑥都是表现学术才能)
12.A(刘统勋是在他做官期间对他十分赏识。)
四、
13.(10分)
(1)十一岁时,(严长明)受到李绂赏识,(李绂)告诉方苞说:“他是治国的人才!”
评分标准:被动句式,(1分)补出两个省略的主语,(1分)判断句式,(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2)(严长明)富有谋术,擅长书写奏章,大学士刘统勋尤其认为他的才能奇特(或:最看重他的才能)。
评分标准: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富有。(1分)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看重。(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3)罗浩源没有按规定数目上缴钱款,超过期限十天,写文书请求放宽期限。
评分标准:如,按照。(1分)牒,名词作动词,写文书。(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14.(1)①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②岁末暮年,漂泊异乡,孤独寂寞;③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共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①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③双关。“岁暮”既指时序岁末,又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④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作者“济时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共4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1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5.(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逝者如斯夫
(2)齐彭殇为妄作            万里悲秋常作客
(3)潦水尽而寒潭清          一樽还酹江月
(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社稷次之
(每句1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五、
16.示例:(1)北京下岗工人私刻公章救妻
(2)例1:这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但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剧。如何让此类悲剧不再发生,看来,医保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迫在眉睫。
例2:医保体制的建立,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像廖丹这类贫困家庭,应该多分享一些医保的阳光。
例3:“私刻公章救妻”,于情可以理解,于法不可理喻。情理与法理如何才能做到统一,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制定者,该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
17. 过度包装是指广泛存在于商品包装或企业宣传之中的背离了包装应有的功能而损害了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的包装现象。(必须是单句,否则不得分;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酌情给分,共4分。)
18.①第一个问题中“我代表全国人民”口气太大,不合身份。②第二个问题中“不可思议”一词用词不准,有贬低莫言之感。(每点2分,共4分。其中指出错误、解说清楚各1分。)
六、
19.(1)形容生活状态随意、闲散。(2)形容思想情感平静、少波澜。(共4分,每点2分。)
20. ①层层比较。第二段先写作者对春的感情变化,再将作者对四季的感悟与人们惯常的认识进行比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规律的思考,突出了对秋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②直抒胸臆。“我说它更是走向‘生’路的”“这样的季候,是我所最爱的了”等句子,直接抒发作者对秋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共4分,每点2分。)
21.作者认为幸与不幸都是相对的,两者相互交织,不能绝对分开。(2分)“希望小”的人是“幸”的,他们可以早点休息,但也是不幸的,他们品尝不到人生的快乐滋味。(1分)“希望大”的人是“不幸的”,他们在前行的途中必定要经历人生的苦难,但也是幸运的,他们能真正知道人生的快乐,意味到“实在的生存”。(1分) 
22.感悟:(1)衰败是为了繁荣,衰亡孕育新生。(2)生命的可贵在于奋斗,人应该“走在道上”。(3)真正尝味过苦难的人才能真正的知道人生的快乐。(4)“希望是道上的灯塔”,我们应该对人生满怀希望。(5)危机常给人以鞭策。(6)人生应该懂得珍惜。(其他表述符合文意亦可)(4分,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认识:(略)(2分)
七、
23.参照2012年高考山东卷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年幼时十分聪慧。十一岁时,他受到李绂赏识,李绂告诉方苞说:“他是治国的人才!”严长明于是跟从方苞学习。不久做客旅居在扬州马氏的家中,读遍了他家所有的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时,严长明率领当地的生员献赋,被赐为举人,被任用在内阁中书,进入军机处。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