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四川成都树德中学高三12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4)

来源:成都树德中学 发布时间:2014-12-18 15:50:52 整理:一品高考网

C 水龙头   不知所终   信心倍增   霄壤之别
D 座谈会   德艺双馨   甘拜下风   优哉游哉
3.D
A “出奇制胜”指用奇兵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出人意料的办法取胜,不能带宾语。改为“……出奇制胜,消灭叛军的妙计了”。
B “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与本句中前文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小明的“家珍”矛盾,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C根据语法,动词之间只能用“并且”。
D牛不喝水强按头: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
4.D
A项:不合逻辑,“贪污”是“不正当的手段”,但决不能用“正当”限制,语法上是搭配不当,逻辑上是限制不当。
B项:成分残缺,“在……下”是介词结构做状语,谓语部分加了一个“他”,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小明”便没有相应的谓语,删去“他”,或删去“小明”。
C项:句式杂糅,要么说“对于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问题”,要么说“在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问题上”,不能杂在一起说。
5.B
(“只要将其融合到思想之中,就是文学的艺术”不合文意,还缺少“达之于辞”这个必备条件。原文是说“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
6.B
(文学只是艺术的一种,艺术“经过文学家的熔铸雕琢”错。)
7.D
(原文中并未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判定文学作品是否生动,关键是做到以有限寓无限。)
8.C 
【解析】 荣华:茂盛的花。从并列的下句的“好音”可推知这个词应该是名词。
9.A 
【解析】 A项,都是介词,表对象,可译为“到”;B项,第一个“所以”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第二个“所以”是“用来”的意思。C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后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翻译为“用”,后一个“以”是连词,表目的,翻译为“来”。
10.(1) 他(颜渊)能够不朽而永存,本来不是凭借他对功业的建立,更何况是是对著作的表现呢?(各1分)
(2) 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思考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把这篇序言送给你。(各1分)
11. 作者欧阳修认为古之圣贤能“不朽而存”的原因是修身立德、施事立功及著书立言。作者认为三者中以修身立德最重要,施事立功次之,最后才是著书立说。
12、盖文字者,经艺(经传子史)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 后人所以识古 / 故曰/ “本立而道生” / “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 / 今叙篆文 / 合以古籀 / 博采通人(博,广也;通人,学识渊博的专家)/ 至于小大,信而有证(信、可信也。证、证据也)。 稽撰(稽,稽考;譔,诠釋)其说,将以理(解释)群类(字类),解廖误,晓学者,达神恉(深奥之旨,此谓文字结构之神妙意义)。分别部居(部类),不相杂厕(置也,放置)。万物咸覩(睹),靡不(无不)兼载(尽记也)。 
译文:
文字是经艺的基础,也是政治的基础,前人用它,将文化传给后人,后人用它认识古代文化。所以说:“基本建立了,其它事物才能产生”,“知道天下的深奥道理就不可错乱。”我现在编次小篆和古文籀文,广泛地采取通人的意见,至于各种解释,都是可信而有证据的。稽考诠释那些解说,目的在于拿它解释文字,剖析错误,告诉读者通达文字构造的深意。分别部类排列,不使杂乱。在这里,万事万物都可以看到,没有什么遗漏。
13、(1)诗中前三联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1分)着意描写山中月夜澄澈寂静的景象。(1分)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1分)
(2)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颈联中的“偏与”赋予“松风”人的动作情感,形象生动。 
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
(手法各1分,分析各1分)
14、默写:
(1)所以游目骋怀
(2)挟飞仙以遨游
(3)一蓑烟雨任平生
(4)寒衣处处催刀尺
(5)声非加疾也
(6)履至尊而制六合
(7)留取丹心照汗青
(8)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5.C E(4分)
(C项,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而不是记叙;E项,作者批判的不是科技手段,也未表达出对“各式各样”的社会顽疾产生忧虑。)
16.(1)在内容上,运用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信件记录的情谊纯洁而珍贵,(1分)信件记录下的过去也不会被时间湮没,是永恒的(1分),表达了作者对信件的珍视。(1分)。
(2)在结构上,点题,总领全文,(1分)引出下文对重读旧信的具体描述。(1分)
17.(1)善用比喻,将无形的岁月写得真实可感(生动形象),表明重读旧信时,“逝去的岁月”不会沦为虚无,因为信件的记录,它会充实地存在着。
(2)运用第二人称,有和读者对话的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3)运用倒装句式,强调重读旧信的好处——收获往日美好的欣慰和满足。
(每点2分,表达特色、艺术效果各1分)
18.(观点1分,有一定分析2分;选物恰当1分,能表达自己看法2分。字数明显不足相应扣分)
事物示例:电报、BP 机、算盘、小人书、录音机、唱片、电话本、泡泡糖、磁带、黑白电视机、霹雳舞、橡皮筋绳、毛笔、玻璃弹珠……
19、答案1:曾提出“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这一问题的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只剩下娱乐和成功的黑暗无知的时代。
  答案2: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只剩下娱乐和成功的黑暗无知的时代的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曾提出“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的问题。
(框架结构2分,语句连贯,要点齐全3分,不是单句0分)
20、答案示例:无良老板,见利忘义德何在
英勇青年,舍己救人名永存
评分标准:形式2分(字数、词性、结构相同2分);
内容3分(态度鲜明1分,有褒有贬1分,合情合理1分)
21.作文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全部也都变成腐朽、消亡殆尽的地步。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他们也需要面对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各种事物及世人有分别——他们能在精神、功业上永垂千古,时间再久也能够留存。圣贤能够长存不朽的缘故,就在于他们建立德行、功业或著作了。一个人能努力修炼个人操守的话,一定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个人功业,却是受社会情况限制;若要行文传世的话,则被个人天赋所约束。有些人能建立功业,却未必有著作留下。看《诗》、《书》、《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至于有高尚德行的人,更未必能建立功业,又有著作传世的了。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就以颜渊为例,他独居穷宅时挨饥受冷;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旁人也许以为他愚笨无能。然而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极其尊重颜渊,无人敢与他相比。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能胜过颜渊。由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来看,本来不是凭借他对功业的建立,更何况是对著作的表现呢?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