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都一诊语文试题及答案(3)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12-29 10:16:16 整理:一品高考网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小说开头对翠姨身世的介绍,既表明翠姨和哥哥有恋爱的可能,又暗示翠姨生活
          凄苦,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
        B.哥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慕是不露痕迹的,但从翠姨坚决要“念书”、哥哥后来“常常
          落泪”等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互相倾心。
        C.翠姨的母亲“什么事都问到了”,却唯独不知道翠姨内心的真正想法,小说以此反
            映了母女之间的隔阂,表现了翠姨的孤独。
        D.“我”是翠姨命运的见证者,在众人都不懂得翠姨的情况下,“我”却表现出对翠姨
          和哥哥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和同情。
        E.小说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翠姨短暂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哀的人生,小城这一
          生活背景的落后,更显出她的人生的孤独感。
    (2)翠姨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结尾着力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文中写道:“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翠姨究竟为什么会死去?请
        结合全文对此加以探析。(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徐琳玲
    暗幽幽的光线里,流沙河坐在背靠阳台窗户的单人沙发里,慢悠悠讲着《诗经》,语调平
缓得如一条溪流。坐着看,这是一个干瘦干疫的老头儿,头脑却敏捷、锐利得让人赶不上趟。
谈话间,他在客厅和书房间来回疾行:一会儿从书房里搬出一本厚厚的《十三经注疏》,“咬”
地又一转身,拿来一个放大镜,“咬”地又起身从书房端出纸笔,给记者拆解姓氏的由来。
    他原名余勋坦,笔名“流沙河”出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0 1931年
生于成都,4岁开始研习古文,在民国时代的公立学校里念完了小学、初中、高中至大学一
年级。
    那是一个新旧文化彼此交汇、撞击的年代。学堂的国文老师们认为白话文浅近直白,一
看就懂,老祖宗留下的古文篇章才是珍珠。“我的小学老师规定所有的作文必须用文言文
写。中学时,国文老师把《古文观止》里的许多文章都选进来。所以,我们在课堂里学的,比
国民政府规定的《国文教科书》要多得多。”念高中时,他已经背下了《庄子》、《孟子》、《荀子》
中的不少篇章,以及曾国藩、桐城派的文章。“当时我们十三四五岁,记忆力特别好,背了这
么多古诗词、经典,}!I现在想忘记都忘不掉。”流沙河认为,学古文的第一要义就是背诵,记住
了会终生受益,“你会用一辈子来消化它,慢慢懂得它,形成一种文化性人格。”
    1947年春,他考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和当时大多数热爱文艺的青年一样,兴趣迅
速转向了新文学。巴金一的小说、鲁迅的杂文、曹禺的戏剧,还有艾青的诗歌都让他沉迷。他
开始向报纸投稿,陆陆续续发表了十来篇短篇小说、诗、杂文。一个崭新的世界于1949年到
来。以最高分考入四川大学农化系后,流沙河再也按搽不住热情,就读半年后就离校投身
“创造历史的洪流”.先在《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后调到四川省文联,任创作员。又任《四
川群众》编辑、《星星》诗刊编辑。
    此时的流沙河是一名积极上进的青年文艺工作者,用诗歌、散文、先进人物事迹报道讴
歌着社会的新面貌。
    随着政治运动的到}  > i 9 :W年流沙河被打成右派。在省文联接受劳动监督时,他一度
被分配到图书资料室管报纸。在资料室的库房里,他欣喜地发现一堆“破四旧”留下的旧书,
里头大部分是先秦典籍。他一头扎进旧书堆里,每日忙完劳役后在里头读书度日。后来,他
干脆把床铺也挪到书库里。在发黄的旧书堆里,这个被命运抛入谷底的年轻人找到一个与
窗外世界截然不同的“桃花源”。他不复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在史家留下的书里,
记载着各朝代的黑暗岁月、人的艰难处境,以及各种各样的冤案错案。流沙河说自己读了历
史之后,就觉得个人的连遇很微不足道了,甚至开始感恩。
    给他带来最多安慰的,是少年时图固吞下的《庄子》。这大抵是中国读书人的一个命运
传统—一当人生遭遇困顿、“兼济天_下”的入世理想破灭,几乎无一例外地走向释、道二家。
平和、柔顺、不争,这是流沙河面对外部世界的姿态,他自称是庄子2300年后的门徒。
    1978年,他作为全国最后一批“右派”获得平反。一年后,他重回四川省文联,也重回
《星星》诗刊编辑部。自1989年起,流沙河决意弃“诗”从“文”。冉云飞对流沙河的诗歌评价
并不高,“‘他真正有价值的,是80年代之后一系列文化、文字研究的著作,包括《庄子现代
版》、他写的随笔,以及这十来年的《白鱼解字》、《文字侦探》、《流沙河认字》。”“这些作品才真
正匹配他今天的盛名。”近二十年来,他把大部分精力倾注于古文字研究,埋首于甲骨文、金
文和篆文之中,津津有味地探究着每个汉字背后属于“自己的故事”。和写诗相比,他认为这
才是自己做过的一点真正有意义的“小事”。他热爱着这些有着3}O。年的生命史,承载着庄
子、诗经、楚辞、唐诗的方块字。它们滋养过他的身心,在他坎坷的人生中,给他带来了连绵
不断的情感与知性的慰藉。
    流沙河与古文字研究的缘分,最早要追溯到他的中学时代。杭日战争末期,一位成都来
的刘姓国文先生自作主张,用清代王药著的《文字蒙求》,给他们上起了古文字学。十来岁的
少年由此萌发了兴趣:原来汉字的组成如小孩手中的七巧板一样神奇。当右派被监督劳动
时,他开始阅读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此发现了一个趣味盎然的世界.“像毒瘾一样,每
认识一个字就快活得不得了。”
    “世界上那么多民族,那么多文字,帷一留下来的象形文字就是我们的汉字,没有了,全
世界都没有了,连日文都半拼音化了。人类的文字最初都是从图画过来的。为什么世界上
其他民族很早就告别象形,转向拼音,唯有我们这个民族一直在坚持着呢?”他说,“汉字完全
应该得到尊重。”
    至于他自己,他在《白鱼解字》序言里的一段话恐怕是最好的注解一一“白鱼又名蠢鱼,
蛀书虫也。劳我一生,博得书虫几名。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摘编自《南方人物周刊》)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