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温州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3)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05-26 08:30:10 整理:一品高考网

15.作者为什么把那些“瓷片和陶片”称为“神秘的碎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探究。(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清]郑 燮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己之子弟不与焉。不数年间,变富贵为贫贱:有寄人门下者,有饿莩乞丐者。或仅守厥家,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其所延师,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或暗笔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最是受病处。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吾子弟不逮。如必不可从,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认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猎蚤出。 
(选自《板桥家书》)
   【注】潍县,当时郑燮供职于此。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此文是郑燮在官署中给弟弟郑墨的第三封家书。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           延:聘请      
 B.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           察:明白
 C.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           薄暮:傍晚           
 D.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       藐忽:蔑视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     吾尝终日而思矣
B.为世所传诵               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不得直呼其名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D.且训吾子弟不逮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指出学业优秀者大多出身于贫寒家庭,而富贵子弟能够发达的所占比例很小。
B.作者认为自己身为官员,儿子的成败可以丢在一边不管,最大心愿是儿子的同学学业有成。
C.作者是一位严父,对儿子品行要求严格,同时他不乏慈爱的一面,还主张对孩子有些奖励。
D.文末所附小诗,内容浅显,适宜儿童诵读,符合作者表达的观点,也符合书信的随意性。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4分)
                                                                                 
②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2题。(7分)
春游  
[宋]王令
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注】春城,指扬州。北宋时的扬州是繁华热闹、歌舞升平的大都会。
21.简要分析对比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3分)
                                                                                            
22.关于诗中“春愁”的具体所指,历来解读不一。请谈谈你对“春愁”的理解。(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荀子·王制》)
23.成语“                         ”源自这段文字。(1分)
24.从这段文字中概括荀子的政治观并作简要评析。(4分)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