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试卷(5)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1-08 07:58:08 整理:一品高考网

9. B[B项说“中国文化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人更全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因为原文说“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日益增长”是一种由不够关注到非常关注的发展过程,既然如此,那就不是“始终”这样了。A项依据原文最后一段“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C项依据原文最后一段“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改换了一种表述顺序而已。 D项说“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依据语文最后一段“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中国不再是被动地被人认识和想象,而是可以从别人的认识和想象中加强对自我的认识,这就是将海外汉学看作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
10.①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生发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 ②中国学界要关注海外汉学,形成互为关照的格局。③我们要大力倡导汉学复兴,比如开设相关的课程,举办汉学节等等。(答到1点得1分,答到2点即得3分)
11.拍毕业照时的麻木不仁(1分)与高考结束毕业离校时的感受形成对比,(1分),突出主人公告别高中生活时的不舍而又忧伤的心理。(1分)(共3分)
12.他们在这里度过的忧伤而明媚的青春时光,成了他们对梦想最美好的回忆,(1分)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些曾经拥有梦想的年轻人都在各自奋斗,(1分)而此后他们的命运也将会有千差万别。(1分)(共3分)
13.①导引人物出场。②渲染忧伤的心理。(答到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
14.①细节描写细腻生动真实。如陆之昂和傅小司喝可乐这一段,作者运用了一些浪漫而温暖的细节,生动地刻画了两个性格各异而又鲜明的男孩子形象,揭示了他们之间纯真细腻的友情。又比如拍完毕业照后大家忙着做作业的细节很生动真实地再现了高考前夕学生们紧张备考而彼此冷漠的现实。②写意抒情和叙事结合,使小说显得唯美富有诗意。小说用缓慢而安静的节奏叙述着忧伤而明媚的青春时光,而开篇部分对校园的渲染,如宁静纯美而又默默坚守的香樟树,天空的飞鸟,更使小说节奏细腻而舒缓,像一首哀婉而又温暖的青春祭歌。(写出一个方面的特色即可。要点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语言通畅1分。除示例外,其他符合小说特色言之有理者,也可酌情给分。)
15.(6分)①珍重友谊。②青春美好而又脆弱、短暂。③人生总有聚散。④经历残酷竞争的青春最美。⑤学会原谅、宽容,哪怕遇见再大的挫折再大的失落,最后都可以在岁月的手掌里,在时光的变迁中慢慢地治愈。(每点3分,感悟2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写出两点感悟即可。除示例外,其他结合小说、感悟言之有理者,也可给分。)
16.D(“委”在这里应解释为“舍弃,抛弃”)
17.D(A项,助词,句中停顿/代词,的人;B项,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C项,动词,作为/介词,替;D项都是动词,往,到)
18.C(“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只是表层意思,深层含义是作者无可奈何,宽慰自己之语。)
19.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20.(7分)
(1)每月初一、十五,(明诚)请假出去,典当衣服,得到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来。(得分点:“朔望”“谒告”“质”及句意各1分)
(2)在会稽时,我借住在当地居民姓钟的人家里,突然一天夜里,有人在墙上挖洞背了五箱离开。(得分点:“穴”“负”及句意各1分。)
21.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的孤寂、冷清景象。(2分)运用了视觉、听觉相结合(或绘形绘声)的手法,写出了鹤盘旋之形和蝉鸣之声,传神逼真。(1分)(意思对即可) 
22.①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2分)
  ②扣诗题“旅次”(或呼应首联的“非我有”,或“故山”)。(2分)(意思对即可)
23. (1分)手足无措(不知所措)
24.(4分)“是”指代季氏超越等级享受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模享受歌舞)。(1分)
理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认为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季氏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违反了孔子主张的“礼”,所以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分) 
25.(1)民免而无耻   有耻且格
(2)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3)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4)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附:参考译文
以上《金石录》三十卷是什么?是赵侯(封爵之一)德父(赵明诚的字)所著的书。上自三代,下至五代之末,这些见之于金石镂刻的文字共二千卷。
我在建中辛巳年间,嫁到了赵家。明诚当年21岁,还在太学当学生。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典当衣服,得到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来。两年以后,明诚出仕做官,日积月累,资料越积越多。后来偶尔看到古今名人的书画和一代奇器,也还是脱下衣服把它买下来。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就是贵家子弟,要筹备二十万铜钱,也很不容易啊!我们把它留了两夜(再宿为信),终于因为想不出法子而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明诚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川的太守,把他的全部薪俸拿出来,从事书籍的刻写。每得一本,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较量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起来时反而饮不到一口。甘心在这样的环境中过一辈子!收书的任务既已完成,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把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中间放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