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试卷(4)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2-20 16:18:24 整理:一品高考网

 
高三期中考试答案
1.A(B蹩脚  禅让 C扁舟  D椽子)
2.D(A项止—至;B项尚—上;C项渊—)
3.A(B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蔑意);C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D项“俯拾皆是”形容地上的某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4.B(A、成分残缺  C、句式杂糅  D、偷换主语)
5.①欢迎大家届时惠顾②请你务必准时出席③敬请您届时莅临指导
6.示例:①人与人近点,车与车远点。②新手,新车,心慌!!③别吻我!我怕羞(修)。
7.略(观点1分,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理由一点2分)
8.D(“课改的新理念正在深入人心”这种说法不是专家目前在“拯救汉字教学”上的具体行为)
9.C(“更”理由是第5节中“汉字识字教学是挽救汉语沦为弱势语言的基础的基础。”
A.并不缺少编写这种教材的人才。B.没有依据。D.是难写好汉字不是指写错别字)
10.①国人对汉语的冷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汉语在社会角色中的失衡,从而也严重削弱了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②课程改革使语文课时减少,老师们普遍感到语文教学时间不够。
③浮躁的社会风气,对网络上的错别字不苛求,于是以讹传讹。
④目前没有一套适用的的汉字识字教材。(答对一点得1分)
11.自私、怠惰、爱面子、自以为是。(2分,每点1分,概括出2点即得满分)
12(1)情感变化(关键词):热切盼望à不屑一顾(或漠然视之)(2分,每点1分)  (2)原因:①母亲信的重复、单调、无递(表面原因)②文卡对母亲缺乏了解、关爱(深层原因)。(2分,每点1分)
13.(1)侧面交代母亲的生活困境;(1分) (2)引出下文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打算给母亲寄钱的情节;(1分) (3)将母亲生活困难却寄钱给文卡情节与文卡生活宽裕却不愿寄钱接挤母亲情节形成鲜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作品主题:(2分)
14.(1)情节设置出入意料:前文用不少篇幅铺陈以前母亲信的“千篇一律”,读者以为此信亦然,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小说的可读性(2分);  (2)内容表达含蓄隽水: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文卡对这三卢比的纸币作何感想,作者并未交代。结尾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2分)。 
15.第一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母亲。①(从情节设计上看)儿子收阅信件为明线,母亲写信寄信为暗线.前者的主要作用是衬托后者;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作品通过铺叙“母亲的信”的内容,鲜明地刻画出一位对身在异遗的儿子千般叮咛嘱咐、万般牵挂惦念的母亲形象,文中文卡的形象,主要起着反村“母亲”形象的作用;③(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意在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挚爱这一主题.主要情节文卡未寄卢布却收到了母亲寄的三卢布,更表现出母亲的伟大。 
第二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文书。①(从情节设计上看)小说以文卡收阅读亲的信件为主线,结构全篇;②(从人物塑造上看)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文卡这一自私、怠惰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比象征母爱的“母亲”形象更具有典型性;③(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旨在批判对自己的亲人缺乏关爱乃至极度自私的文卡们,雨不是歌颂母爱。
16.D(靠边的地方。) 
17.C(并列连词/转折连词。A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对于。D介词,拿、用。)
18.D(晏平仲的事例不能说“反衬”,只能说衬托或突出。)
19.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每处l分,“义”后可断可不断)
20.(1)只拿周济穷人和养活族人的高尚道义遗留给子孙罢了。(“施”“活”“遗”各1分)
  (2)齐国的读书人,等待我(的救助)才能生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补出省略成分“救助”1分,“而”1分,“举火”l分。)
【参考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一生乐于周济别人,挑选那近亲近族而家里贫困、关系疏远而贤良的人,都救助他们。
当他富贵显达的时候,购买了靠近外城而常年有收成的良田一千亩,名为“义田”,用赡养救济一群族里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每年有衣穿,遇到嫁女儿、娶媳妇、结婚、丧葬,都有补助。选择族中年长而贤明的人,掌管资金的调配,适时收付财物。每人每天给一升米,每年给一匹绢;嫁女儿的给钱五万,嫁次女的三万;娶媳妇的三万,娶次媳的一万五;丧葬者同嫁次女的数目一样,埋葬幼儿的一万。族里的人聚居在此的有九十人。义田每年可收入稻谷八百斛;拿义田的收入,供给那些聚居的族人,宽裕有余,使用不尽。凡曾经出仕而暂时解职归隐在家、等待新职的人,也给予救济;已经出仕为官的人,就停止供给。这就是义田的大概情形。
当初,文正公还没有富贵显达时,就已经有意这样做了,可是三十年一直没有力量办到。后他担任陕西招讨使和参知政事,才有俸禄和赏赐的收入,从而完成他的心愿。文正公去世以后,他的子孙经营他的事业,继承他的遗志,就像他在世的时候一样。文正公虽然官位很高,俸禄优厚,然而却贫穷终其一生。去世的时候,竟然没有衣物殡殓,子孙也没有钱为他办理丧事,只以周济穷人和养活族人的高尚道义遗留给子孙罢了。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