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隐君传(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2)

网址:www.gaokw.com 时间::2014-12-25 07:54:07 整理:高考网


参考答案

6.D(A项表述扩大了范围,原文说“时间长的要用高速计算机算好几个月”;B项表述绝对,原文只说“这样可靠性会大大增强”而非可以完全消除差异;C项表述缺少限制,原文强调气候模式是“目前唯一能定量客观……”)
7.B(理解有误,原文中“不同的模式对天空中云的状态处理方式不同”是科学家质疑气候模式可靠性的原因之一)
8.C(恤:救济)
9.B(两个“以”均为介词,可译为“把”。A项第一个“之”为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助词,取消独立性,无义。C项第一个“而”为表转折的连词,;第二个“而”为表并列的连词。D项第一个“因”表承接的连词,译为“于是,就”;第二个“因”介词,译为“通过”)
10.(8分)(1)(4分)遇到有人乞求借钱,(顾隐君)马上分钱给予,就是知道那人一定会背弃(信义),自己已经答应了,也一定不会改变承诺。(大意2分,落实 “贷”“负”各1分)
(2)(4分)我死后安葬不必被禁忌约束,棺材一定要用普通的油杉木材,有一点不是像我说的这样,这就是违抗我的遗命。(大意2分,落实 “然”“逆”各1分)

【参考译文】
顾隐君名叫启明,字时显,祖上曾居住在昆山的七浦塘,现在他是太仓人,相传他是晋朝司空和的后人。顾隐君有个儿子叫顾存仁,他考取了嘉靖十一年的进士,被选拔外调做余姚知县。因为政绩考核得了第一名,他被调入朝廷做礼科给事中。恰逢皇太子出生,皇上厚待身边臣子,把顾存仁曾做的余姚县令一职封给顾隐君。
顾隐君做人忠厚老实,特别不愿意和世俗人攀比。顾君过去生活在海边,做官后的说话和穿著,仍然像过去的海边人,没有丝毫城市人奢侈习气,到了富贵发达时,他更加谨慎节俭。到余姚去接受朝廷奉养(即到余姚就任县令),他只让力夫跟随自己,独自一人在晚上到官衙里去,县里人都不知道。敬领官服后,他闭门不结交州郡官员。郡太守举行乡饮宴会时,亲自上门迎接延请他,可他最终没有前去。每天早晨,他焚香朝着京城方向跪拜,每吃一顿饭喝一次酒,一定先把手放到额头上表示感谢,说:“没有天子的恩情,我不能够过这样日子。”家居时经常读书,遇见自己满意的内容,每次他都挑选出来对人说个不停,他常说:“我不相信现在的人不能像古人那样活着。”所以他一生不曾吝惜钱财,不曾怀疑过人。
弟弟早早地去世。他生前着意要顾隐君的儿子过继做后人,可顾隐君坚决地把机会谦让给哥哥的儿子。即使是未做官漂泊谋生的时候,他也一心一意地把帮助别人作为重要的事。遇到有人乞求借钱,他马上分钱给予,就是知道那人一定会背弃信义,自己已经答应了,也一定不会改变承诺。有人曾冤枉说顾隐君骗人钱,顾隐君说:“我不知道什么钱,可这钱被骗的事确实因我担保而起。”他最终替骗钱人偿还了钱但自己却不向外人说明。州大夫要为余姚县孝义的人建牌坊,就派人送拨款给顾隐君,送钱的人撒谎说:“这是我赎罪的钱,可我实际没有那罪啊。”顾隐君听了表现出同情的样子,马上把钱还给那人。大凡乡里有某住宅某墓地因互相邻近(需要搬迁却无钱),有某桥梁某道路因无钱而未修整,有某人死了因无钱而未入殓安葬,只要有人前来告诉顾隐君,顾隐君就一定能够满足他的愿望。至于自己的日常奉养,也就是布衣菜饭而已。沿海一带老百姓多有欠税的,于是顾隐君就开辟役田来救济那些乡里的欠税人。他曾说:“海边是我的故乡,我不能有一天丢掉自己根本。”所以他自号海隐居士。他最后因在海边得病而回乡,然后去世。
当初,顾隐君年龄未满六十,教导儿子说:“古人安葬是为了掩盖死者形体,安葬一定要遵循简朴原则,看着美有什么用处?我死后安葬不必被禁忌约束,棺材一定要用普通的油杉木材,有一点不是像我说的这样,这就是违抗我的遗命。”于是就求兄长写下遗命,把它刻在墓旁的石碑上。
本文标签:顾隐君传,归有光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