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鸿儒季羡林 阅读答案(2)

网址:www.gaokw.com 时间::2016-09-09 10:09:47 整理:高考网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季羡林出身贫寒,童年生活一直非常贫穷,在得到济南叔叔的资助后,他的生活才得以改善并进而走上了自己梦想的求学之路。
B.文章述写陈寅恪先生的朴实无华与之前介绍季羡林生活的朴素形成照应,说明了恩师陈寅恪的“布衣品格”对季老的影响之深。
C.季羡林“布衣鸿儒精神”最动人之处在于他待人处事的原则和方式,有物有格,不移不惊,是对其精神和品格的最恰当评价。
D.由于作者巧妙点染,加之人物早已广为人知,故文章虽未直接介绍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却并未削弱人物的“鸿儒”本色。
E.这篇传记详细记叙了季羡林艰苦求学的经历以及他“布衣鸿儒精神”形成的原因,高度赞扬了季老淡泊名利、潜心治学的品质。
(2)“布衣鸿儒”这个词用在季羡林身上,为什么自然而准确,合适而贴切?请简要分析。(6分)
(3)文章多处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季羡林散文和自传中的原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4)鉴于季羡林的成就和贡献,有人认为季羡林“从小就胸怀大志,有着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而季羡林则说“自己向无大志,我的志向是一步步提高的”,考上清华大学的原动力是“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以上是两种对于立志与成才关系的不同理解。你对青年人立志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2.(1)C D(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说季羡林“走上了自己梦想的求学之路”概括不恰当,文中已明确季羡林考上清华是为了找到工作“迎养母亲”。B项说这“说明了陈寅恪的‘布衣品格’对季老的影响之深”分析不恰当,主要是对“布衣品格”的实质理解不全面;“布衣品格”不仅表现为生活的朴素,更表现为为人处事的有物有格、不移不惊,而后者在陈寅恪身上的体现作者并未说明,所以对陈寅恪是否具有“布衣品格”不能妄加判断。E项说“详细记叙了季羡林艰苦求学的经历”“高度赞扬了季老淡泊名利、潜心治学的品质”这个分析和概括不恰当。)
(2)①季羡林对物质要求甚低,生活简单朴素,但他的精神追求至高,常年勤勉不辍;②季羡林涉猎广泛,学术成就卓著,但他从不以专家、泰斗自居,始终谦虚谨慎;③季羡林严以律己,平等待人,为人亲切和善,真诚谦恭。(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能直接展现季羡林的人生追求历程,较全面地揭示他的精神品质;②能借以表达作者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③使文章更客观,更真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青年人立志应该远大。①远大的志向能让青年人的人生目标更加明确,思想更加明晰;②树立远大的志向,追求远大的目标,能让青年人的人生更加有意义,少些庸俗,多点高尚;③将远大的志向变成现实,应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坚持不懈。
观点二:青年人立志要小而实。①小而实的目标是客观审视自我的结果,它代表着成熟,更代表着脚踏实地;②小而实的目标更容易实现,可以让人生走得更坚实,成功需要不断叠加累积;③树立小而实目标并不意味着没有远大的理想,人生的志向是可以一步步提高的。
(选一种观点作答;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分析充分,给6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标签:季羡林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