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教师童庆炳 阅读答案

网址:www.gaokw.com 时间::2016-10-27 11:00:01 整理:高考网
 “四有”教师童庆炳
罗容海
(一)
1936年,童庆炳出生在闽西连城山区一个叫莒溪的村庄,那里虽然山清水秀,但贫穷却是一个可怕的敌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二三岁起,童庆炳就开始挑柴、耕田、插秧、施肥、锄草、割稻子、晒谷子,几乎样样农活都做,成了父母的好帮手。
村里个别人家有书,从村子里零零散散搜罗来的书籍中,童庆炳慢慢知道了山外还有一个新世界,知道了在他之前,人类有很长很长的历史,在他之后,还会有很长很长的历史。书本播下的种子,让一个追求“五斤米下锅”的小庄稼汉,生发出求学求知的愿望。
1952年秋,童庆炳以优异的成绩从连城中学考入龙岩师范,又于1955年从龙岩师范考入了中国师范院校的最高学府——北京师范大学,进入中文系学习。
当年的北师大中文系可谓群英荟萃,北师大共有6名一级教授,中文系独占三名:黎锦熙、黄药眠、钟敬文,并且流传着中文系“十八罗汉”之说。除了上述三位一级教授外,还有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等学科的一群知名教授。这些教授几乎都给本科生上过课。童庆炳因此眼界大开。
回忆这些老师时,童庆炳动情地说:“课上,老师们对作品的分析、问题的理解,以及他们提出的一些新鲜的观点,乃至他们刻苦治学的精神和方法,都变成了一种学术的血液流淌到我的血管里,使我日后无论是提起笔写文章,还是走上讲台面对学生,都会想起他们。所以,他们的教学作为我的积淀,成为我人生历史的一部分,成为我学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我不进北师大中文系,接触不到这些老师,我的学术会失去血色,我可能一无所成。”
1958年,童庆炳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沿着众多前辈走过的道路继续前行。
童庆炳说:“人这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很好了!我就想做一个好老师。”这是他留校之后唯一的理想信念,那一年他23岁。
此后的近六十年间,无论是面对事业的挫折,还是面对职务的诱惑,童庆炳始终没有放弃过讲台,始终没有“把学生给丢了”。他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如何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的好教师。
(二)
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很大程度上,形成于家庭生活当中。早年的家庭生活中,童庆炳受祖母的影响最大。他曾对笔者说:“祖母身上最最突出的,就是她的善良,她的善良影响了我一辈子。”说起曾经的那些运动或斗争,童庆炳很痛心。中国人最常讲的是忠厚,做人要厚道,不能翻脸不认人,更不能整人害人。
而从祖母身上,童庆炳把这种观念融入到了血液和秉性之中,化作了信仰之石、价值之基。而这种善良和厚道,也正是他道德情操的根基。
因为对这种善良和厚道的坚守,一向看起来柔弱和善的童庆炳,平添了一种难得的刚毅。这种刚毅,常常被人命名为正义感。
本文标签:教师,童庆炳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