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14届普通高中单科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试卷(2)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4-02-16 23:44:24 整理:一品高考网

  C.葛朗台从前上过一个犹太人的当。在谈判时,葛朗台替那个两手捧着耳朵,假装听不清又口吃得厉害的犹太人寻找思想与字眼,把犹太人的理由说得像是应该似的。那场交易是葛朗台平生唯一吃亏的买卖。(《欧也妮·葛朗台》)
  D.就在赵伯韬等待公债市场的斗争能传来好消息时,他从王和甫的电话中得知,杜竹斋已将资金投向了吴荪甫。赵伯韬对着电话,大声地叫道:“我们大势已去了呀! ”(《子夜》)
  E.自从随着流放队伍跋涉了两个月后,马斯洛娃内心的变化也在她的外貌上表现出
    来。她消瘦,晒黑,仿佛苍老了似的,她的两鬓和嘴角露出细纹,她不再让一绺头发飘到额上来,而把头发都包在头巾里。(《复活》)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表不信,亲诣馆舍观之,果有诗四句。诗曰: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刘表见诗大怒,拔剑言曰:“誓杀此无义之徒!”
    “无义之徒”指谁?毛宗岗对上述四旬诗评点道:“龙跃池中,正应马跃溪中。假诗
之句,已预为之谶矣。”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她)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道:“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
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众人笑推她说道:“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凳上还睡出病来呢。”
    “她”指谁?她因何事醉酒?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选答第(    )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①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
    ②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③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
    (1)请概括出①③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思想的共同点。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③两段中曾子和孟子对“仁"的看法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白  描
孙犁
 ①鲁迅几次说到白描笔法的好处,所谓白描,在写作上,就是避免浮夸,要求简练。但这是很难的。能几笔画出一个人,是要有经验的画家才行。在初学画的时候,一定是擦了再画,画了再擦,不知经过多少次练习,然后才能一笔是一笔。
 ②白描的功夫,是作家对生活人物异常熟悉,经过周密观察研究的结果。如果事先没有观察或不熟悉,面对面工笔细涂,尚且不像,何况白描?
 ③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杰品。研究起来,他的作品,没有过多的风景描写,没有过长的人物对话。不抽象地代言人物的心理,不琐碎地描写人物的装饰。对话、心理、环境和服装,都紧紧扣在人物的行动性格上。一切描写叙述都在显示人物的形象,绝不分散甚
或掩蔽人物的形象。都是从人物情节出发,找到的最为特征的表现。
 ④能够做到这样,作家就近于成熟了。从繁琐到单纯,要经过很多苦心。我们要避免
的是造作。什么是造作?就是在一个人物之上,强加形容,滥作猜测;在一个环境之上,铺张涂饰,不分黑红。例如一个人物,本无必要,我们却强要他做几个动作,算作描写,以示生动;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本无必要,我们也强要加一两点形容。叙述农民,都是从土地改革以前,说到实现社会主义以后;描写工人,一定依次说完日本、国民党和解放以来的三个时期。
 ⑤你这样写,我也这样写,就成了曹雪芹说的:一千个人一个面孔,一千个人一个声音。既无情节的不同,也没有性格的差异。这样的描写,繁复或是简略,都成了无谓,和白描的精神是背驰的。
 ⑥文章里的造作和日常里的造作一样,是因为没有真实的基础。造作的人物,造作的
动作和言语,都不是从生活里积累起来,更没有在作家头脑里成熟。都是临时写到了,才勉强添加进去的。它就像坏导演导出来的戏剧一样,虽是满场动作,满台喊声,也只能引起一时的哄笑。
 ⑦鲁迅的人物,是一色的白描。阿Q、孔乙己不用说了,就是那些很不重要的配角,
只要在鲁迅的笔下出现一次,谈吐几声,也便立刻被我们认识,成为永久不磨灭的形象了。
对于乡下的一次社戏,儿童们的一次行船,瓜园的一个夜晚,禾场的一个黄昏,一经鲁迅描写,也就成了既有文学价值又有民俗学价值的风物断片。
    ⑧鲁迅写这些小说的时候,身在北京。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故乡的印象是非常鲜明,非常强烈的。所以写出来,就能够真实,能够洽如其分。可以想象,鲁迅平日是如何关心这些农村现象,关心这些人物的命运;对于被剥削迫害的农民,寄予了多么大的真诚的同情;他倾听着农民说话,能立刻理解他们的心情。
    ⑨所以,白描的功夫,是从对生活,对人民的关心的基础上,再加上对艺术的严谨,才能养成的。
    (节选自《耕堂文论》)
10.下列对文章所说的“白描”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白描是一种不浮夸矫饰,不强加形容,而崇尚简练的写作手法。
    B.白描更需要作家对生活、对人物异常熟悉,周密观察研究。
    C.白描是不用繁复琐碎的笔法而以写意的手法突出显示人物特征。
    D.白描的功夫源于对生活、人民的关心,以及对艺术的严谨。
11.第④段“能够做到这样,作家就近于成熟了”一句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以“白描”为题,却用了不少笔墨谈“造作”,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血梯”
王统照
①中夜的雨声,真如秋蟹爬沙,急一阵又缓一阵。风时时由窗棂透入,令人骤添寒栗。坐在惨白光的灯下,更无一点睡意,但有凄清的,幽咽的意念在胸头冲撞。回忆日间所见,尤觉怆然!这强力凌弱的世界,这风潇雨晦的时间,这永不能避却争斗的人生,……真如古人所说的“忧患与生俱来”。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