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答案(4)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0-29 09:47:53 整理:一品高考网

C.清政府对内经济政策的调整         D.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39. 据记载:从1900至1911年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           B.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C.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          D.政治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改编)实业家方液仙是镇海方氏家族的第五代人物,被近代国人誉为“国货大王”、“民用化工大王”。由此完成40和41题。
40. 他1919年创业生产蚊香,到1925年时,就将日本蚊香彻底赶出了国内各大中城市。他此时期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日本独霸中国,国人反日情绪高涨
C.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的经济发展“黄金十年”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风起云涌
41. 1933年2月,他联合二百多家厂家,在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开设了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1949年1月1日该公司发行了一枚壹仟万元股票(图略)。以下关于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垄断国货市场    B.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联合经营自强
C.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D.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入
42. 下列竹枝词中,不能反映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的是
A.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
B.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
C.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
D.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
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专制主义
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
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振兴国家之根本
43. 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
A.魏源           B.严复        C.陈独秀          D.孙中山
44. 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
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   D.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
45.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革命任务未完成
46. 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箝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中国社会。下列史实完全突破了这一特征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7. 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C.社会变革       D.文化复兴
48. 1921年《学艺杂志》之《文学与国家关系》一文中写到:“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数典而忘祖,舍田而耘,立见其败”。这段文字反映了作者
A.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思想     B.全盘否定西方文化价值
C.反对中西文化的调和             D.没有摆脱“中体西用”的窠臼
49. “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以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出自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谭嗣同
50. 抗战胜利前,针对蒋介石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中共开展了以批判《中国之命运》为中心的宣传活动,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而且已经创造出中国的共产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是指
A.人民民主理论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卷纸上。
二、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51题18分,第52题14分,第53题18分,共50分。 
51.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18分)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钢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