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9-12 09:14:18 整理:一品高考网
孝感高中2014届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
语  文
命题人:张梅芬  李  诚  彭攀峰      审题人:罗才发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弭谤(mǐ) 谄媚(chǎn) 愀然(qiǎo) 偃旗息鼓(yàn)
B.癖好(pǐ)   氛围(fèn)    手癣(xuǎn)   空穴来风(xué)
C.訾詈(lì)   伶俜(líng)   袅娜(nuó)   模棱两可(léng)
D.湖泊(pō)   屏息(bǐng)   殷红(yīn)   望风披靡(m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噩耗         厮混           水龙头        前合后偃
B.喋血         精粹           暴发户        和言悦色
C.奢靡         凭添           舶来品        礼尚往来
D.编辑         尺牍           影牒机        精兵简政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
B. 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C. 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 要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汉书》等。
B.《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代表作。这部“半自传体”小说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以大卫的成长史为主线,通过大卫坎坷而富于传奇性的故事,体现着狄更斯的道德意图和民主思想。
C.《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D.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猛烈抨击了古典主义的种种清规戒律,主张自然中存在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题材,并且提出了美丑对照的审美原则,从而使这篇序言成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读书,我们会注意作者,但读地图,我们不问作者。我们认为作者是一个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无名好人,我们只面对同样是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地图。其实,每张地图都呈现了作者的权力、意志、成见、偏私、好奇心、焦点、注意力、学识等等。地图在编绘时,编者之间要反复争论,最后画上去的可能是主编一人的见解,而读者却往往视地图为毫无疑义的公众真理。伍德称这是“人文内容的自然化”。在我们满怀信心地追求图面注记与真实世界一对一的准确关系时,莫门尼亚提醒我们警惕地图中的“白色谎言”,并提醒我们在地图中寻找“被压抑的经验”与“意识形态性扭曲”。
中国古代地图种类多样,各有侧重,求准确的方面也各自不同。一般来说,大抵有形势图与实用图两大类。《周官》中“天下之图”、“土地之图”就已经大致区分了这两大类地图,它们的用处有别。“天下之图”属于形势图,即所谓“九州之图”、“天下大图”之类。“形势图”只要表现大势,求势而不拘细节,在意识形态上,其主旨是宣扬“声教所及”、“舟车所至”、“普天之下”、“大一统”、“华夷之限”等王朝观念。南宋黄裳曾作《地理图》进献宋宁宗,目的就是使宋宁宗披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异域而未归。形势图的法统立场,常常不承认“蛮夷”一时占据“中国”的实际性,对它们视而不见,在图上不予表现。故南宋《地理图》不画女真“贼区”的建制,在金人占据并更名为南京的开封仍标“东京开封府”。这种保持正统的传统做法被俞樾修《上海县志》时所沿用,故县志附图对于“西夷”占据的“洋场”视而不见。“土地之图”一类则趋于实用,绘时主要追求实际地上事项的准确,范围具体,《尚书》所记“洛邑图”、荆轲所献《督亢图》、萧何在秦宫所收图等均属此类,用途是“地讼,以图正之”,“具知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
地图编制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由地图而地理,我们同样联想到中国古代地理学的政教本质与思想内涵。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流是围绕治国平天下的使命发展的,可称其为“王朝地理学”。为安排好庞大帝国的空间秩序,古人既树立了王朝社会地理的理想主义观念,也解决了王朝社会地理的实际问题。观念包括“九州”、“五服”、“山河两戒”等一系列思想原则,这是古人所理解与追求的“普天之下”。实际问题则包括州郡县体系的创立和道路关隘运河的建设,这是对“莫非王土”的实践治理。在古代地理学思想中,“地理”与“地里”为不同的二者。观念与问题构成“地理”,而“地里”仅指道里远近。若以为古人只晓得道里远近,只记录各类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而没有思想观念层面的建树,则是无视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深刻作为。关于地图,朝廷向来重视,所谓内府“版图”、朝廷“大簿”等,都是王朝管理不可或缺的官方文件,对于地图的编制、呈送都有严格要求,而皇帝本人将地图悬于左右、日夜观查的例子也不乏记载。侯仁之先生早已指出,古代的许多地理“志书”都有行政管理意义。中央朝廷的主管官员常常亲自插手地理之术,或收集图籍(汉朝萧何),或编纂地理志书(唐朝丞相李吉甫),目的都是欲以“纽”天下的纲纪,“制”世上的群生。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