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二中2012年语文模拟试题答案

作者:http://www.gaokw.com 时间:2012-05-09 来源:高考资料网
山东省青岛二中2012年模拟语文试题答案

山东省青岛二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一、 (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飓风   遽然   拮据   前倨后恭   龙盘虎踞
  B. 孤傲   辜负   沽名   呱呱而泣   怙恶不悛
  C. 填塞   畋猎   聒噪   恬不知耻   暴殄天物
  D. 装潢   辉煌   彷徨   巧舌如簧   人心惶惶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表率   一揽子   凭心而论   如堕五里雾中
  B. 废解   打水漂   以偏概全   坐收渔人之利
  C. 晦涩   吊胃口   兼容并包   毕其功于一役
高考网WWw.gAoKw.coM

  D. 申辩   紧箍咒   扬长而去   有志者事竞成
  3. 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你只知道自己的用户名,忘记了     密码,又怎么能打开自己的博客?
  ② 开会期间,每位与会同志请将手机调到     状态,以免影响开会。
  ③ 在市人民医院,有一面病家送的锦旗,上书“     春风,医界口碑”,格外引人注目。
  A. 登录   震动   杏林     B. 登录   振动   杏林
  C. 登陆   振动   杏坛     D. 登陆   振动   杏坛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郭校长在开学之初的全体教师大会上允诺,老师们只需全身心扑在教学工作上即可,至于福利待遇之类,学校领导班子定会处心积虑解决好。 高考网WWw.gAoKw.coM

  B.我见到的陈明亮西装革履,头发纹丝不乱,深酒红色的西服里是件挺括的暗蓝隐格衬衫,无框珐琅眼镜,与他父亲那身著名的打扮泾渭分明。
   C.只要不违法,不违背社会公德,那么广大艺人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推销自己也无可厚非;因为这种竞争方式体现出的是公平和民主。
  D. 据蒲伦介绍,从《山楂树之恋》崭露头角后,周冬雨的行程便被各种宣传活动安排得满满的,以至于没有充足时间复习备考。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抛售自己中国当代几乎全部的艺术藏品的消息不胫而走,让国内收藏圈仿佛遭遇一场“强震”,也将日前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推向风口浪尖。
  B.自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建都洛阳并辟西苑,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牡丹便在洛阳扎下根来,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C.台北市立动物园日前为台湾回赠大陆的长鬃山羊(“喜羊羊”和“乐羊羊”)和梅花鹿(“繁星”和“点点”)举行祈福活动,以便在晚些时候启程赴山东刘公岛。
  D.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第一次来黄山。他说:我的身体虽然是第一次来黄山,但我神游黄山已经多年,从书中、从诗中、从影视里,还有摄影家的图片展里。

高考网wWw.GaoKw.cOm


  二、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殊途同归”的启示
徐红梅
   在古今中西激烈碰撞的20世纪,面对时代赋予中国画的课题,潘天寿、李可染、黄胄以各自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回应。
  潘天寿是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强调民族艺术的独立性。“中西艺术应该拉开距离”,是他的一个重要理论。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便考察了外来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交流的历史脉络,认识到中国画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独立的艺术体系。他不排斥中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但他认为,东西方绘画“根本处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极则”。终以深厚的传统学养紧扣铁马金戈的时代巨变,造就了奇崛沉雄的现代花鸟之境。
  李可染是推动中国山水画变革的苦行僧,强调借西润中突破传统。有着中国画功底的他曾转入西画专业,专攻素描和油画,后因抗战爆发从事宣传画创作,其后又转回中国画创作。兼习中西绘画的他,以西式的对景写生、对景创作为切入点,把形、光、色在内的西画的观察方法、创作技巧融合在传统的山水体系之中,“逆光山水”的图式,写山水实境,推动了中国山水画传统表现程式的革新。

高考网wWw.GaoKw.cOm


  黄胄则是响亮回应时代的开拓者,强调从生活入手的艺术实践。同科班出身的潘天寿、李可染不同,黄胄没有受过任何学院派的美术教育,他年轻时拜赵望云为师,将生活放在了艺术创作的第一位。在生活里“闹”出来的他,心中没有中西艺术的陈规,也少了许多牵绊。他将西式速写的观察和表现方法融入中国人物画创作,边观察边画、边学边画,以速写感受生活、积累素材,再根据创作的需要学习传统,对西北少数民族风情的深情描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现场生动的艺术感受,开中国人物画新风。
  三位大家独有的气质在创作中发挥到了极致,个性都如此鲜明:潘天寿性格宽厚倔强,作品也雄阔大气,其指画巨作,常在丈二匹以上!危岩苍松的雄强,在浓重老辣的用墨中展露无遗,满是气概与豪情,通过视觉的震撼直达心灵;李可染性格内敛朴实,作品也朴拙严整,他的五张《万山红遍》,尺寸、构图、章法各不相同,丛林染红了江山,静谧的山村溪水叠映,墨色与朱砂的层层积染中,尽显浪漫诗意,更有“苦学派”的踏实和“李家山水”的厚重;黄胄性格爽朗,其作品风格也最为欢快,在少数民族同胞的辛勤劳作和欢歌笑语中,线条在旋转,色彩在跳跃,绚丽而不失质朴,生动又无滑腻之感。 高考网wWw.GaoKw.cOm

  无论是“体”与“用”的价值取向,还是“学”与“达”的途径,三人都表现出独立特异的精神品格。他们因何皆能独立于世?
  艺术有“常”有“变”。转益多师,守其常而求其变,是三人一致的艺术态度。潘天寿对于文化的传承,倾向于坚守,但他也一直在求变。李可染对于艺术的传承,倾向于借鉴与创新,但他从未轻视传统。他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对于传统,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并且“所要者魂”。黄胄是极富创新意识的画家,从西北来到北京之后,他对传统心生敬畏,为创新而有分析、有取舍地研究传统。他起步于深入生活的速写,亦得益于对传统愈渐深入的理解和选择性的学习。可以说,三位大家一辈子都在“常”与“变”之间学习、研究、探索。
  (选自2011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6. 对潘天寿绘画特点和观点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潘天寿认为东西方绘画“根本处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极则”,也就是说中国画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独立的艺术体系。
  B. 潘天寿强调“中西艺术应该拉开距离”,也就是强调民族艺术的独立性,捍卫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 高考网Www.gaoKw.CoM

  C. 潘天寿的作品都雄阔大气,在浓重老辣的用墨中展露无遗,满是气概与豪情,通过视觉的震撼直达心灵。
  D. 潘天寿能够造就奇崛沉雄的现代花鸟之境,是因为他能够凭借深厚的传统学养紧扣铁马金戈的时代巨变。
  7. 对李可染绘画特点和观点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可染的创作无不以西式的对景写生、对景创作为切入点,运用形、光、色在内的西画的观察方法、创作技巧。
  B.曾转入西画专业,专攻素描和油画的李可染强调借西润中突破传统,并且用自己的创作实绩推动了中国山水画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
  C.李可染借西润中有大成效,是因为他对于传统,“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并且“所要者魂”,也就是说他对传统理解、把握都十分到位。
  D. 李可染的作品,和中国传统绘画相比,借鉴与创新的成分更多一些,这具体表现他运用“逆光山水”的图式,写山水实境。
  8. 对黄胄绘画特点和观点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黄胄创作时心中没有中西艺术的陈规,也少了许多牵绊,这是他没有受过任何学院派的美术教育的结果。

高考网WWw.gAoKw.coM


  B.黄胄强调从生活入手,边观察边画、边学边画,以速写感受生活、积累素材,但并不排斥学习运用西方绘画艺术。
    C.响亮回应时代的开拓者黄胄对西北少数民族风情的深情描绘,完全保留了现场生动的艺术感受,开中国人物画新风。
  D.黄胄一直对传统心生敬畏,有分析、有取舍地研究传统。他起步于深入生活的速写,亦得益于对传统愈渐深入的理解和选择性的学习。
  三、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建义元年,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荣字天宝,北地秀容人也。世为第一领民酋长,博陵郡公。部落八千余家。家有马数万匹,富等天府。
  武泰元年二月中,帝崩无子,立临洮王世子钊以绍大业,年三岁。太后贪秉朝政,故以立之。荣谓并州刺史元天穆曰:“皇帝晏驾,春秋十九,海内士庶,犹曰幼君。况今奉未言之儿,以临天下,而望升平,其可得乎?吾世荷国恩,不能坐看成败,今欲以铁马五千,赴哀山陵,兼问侍臣帝崩之由,君竟谓何如?”穆曰:“明公世跨并、肆,雄才杰出,部落之民,控弦一万。若能行废立之事,伊、霍复见于今日。”荣即共穆结异姓兄弟。穆年大,荣兄事之。荣为盟主,穆亦拜荣。于是密议长君诸王之中,不知谁应当璧。遂于晋阳,人各铸像不成。唯长乐王子攸像光相具足,端严特妙。是以荣意在长乐。遣苍头王丰入洛,约以为主。长乐即许之,共克期契。荣三军皓素,扬旌南出。
高考网提供的成绩查询、录取分数线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招生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原文地址:http://www.gaokw.com/ziyuan/mnyw/32230.html(转载请保留)!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