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理)试题试卷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1-12 15:34:32 整理:一品高考网
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理)试题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罪愆/阡陌交通    琢磨/穿凿附会    胼手胝足/大腹便便
B.贿赂/一丘之貉    苗圃/惊魂甫定    三聚氰胺/倾尽全力
C.殉难/徇私舞弊    缘故/如椽之笔    缠绵悱恻/妄自菲薄
D.嗔怪/瞋目而视    巷道/万人空巷    哄堂大笑/一哄而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坍塌   瞋视   绊脚石   乐不可知
  B.国粹   阑珊   结骨眼   轻歌曼舞
  C.祓除   纨绔   乐陶陶   振聋发聩
  D.博奕   矛戟   大杂烩   悬梁刺股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叶老同尊重许多老者一样尊重我,凡是他认为可取的地方都一一采纳,并且露出   
          的神情。
  (2)老王师傅争分夺秒,经常利用工作      学习文化知识。
  (3)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      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4)这项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了我市综合治理方面的一项空白。
A.赞许   间隙   卑劣   填补
 B.称赞   间隙   卑鄙   弥补
C.赞许   间歇   卑劣   弥补
 D.称赞   间歇   卑鄙   填补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楚学家张正明先生主编的绘图楚史《雷电·火焰·凤凰》,看后使人感到通体舒服,
它不但脉络清晰,而且从典章制度到语言习俗都持之有故,一丝不苟。
B.那时,宿舍里只剩我一人,我刚刚七手八脚地整理好床铺,学校的检查组就推门进来了。
C.今年二月,政府终于开始启动污水处理工程,治理污染的河道,这可是众望所归的大事。
D.“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乐
此不彼、不愿离去的感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或战争硝烟,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动荡,进一步拉大了世界贫富的距离,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贫困人口数量不断攀升。
D.要尽快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关键问题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推开窗户一看,呀,流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莹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
C.这次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三年级捐了862元,高二年级捐了754元,而高一年级则多达1584元,同学们十分踊跃。
D.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的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健将、商界名人等。
7.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填入前后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 
            历史是前人创造的,但评说历史是后人的权利和义务。时光不可逆转,历史的原貌
难以完全恢复。       也希望藉此对今天的世界产生积极的意义。以妇孺皆知的隋唐
演义戏说历史,那是以讹传讹的流俗,会使国人陷入对“贞观之治”更大的历史误区中。 
           ①故只能剪裁其重要事件、突出其重大理念 
           ②以聚焦历史的重点,来表达对历史的理解和评说 
           ③特别是陈述一个历史时期以及政治生活 
           ④枝节蔓延、尤为复杂,良莠陈杂、不可胜举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①④② 
8.下面是某校高三(14)班为借用学校多功能厅而向教务处递交的申请书,请选出语言表述全都简明、得体的一组(     )         申请书
尊敬的教务处老师:
①我班拟于本周六下午举行元旦联欢会。②因本班教室条件有限,③经班委会磋商决定,④特申请借用贵校的多功能厅。⑤联欢会从14:30开始,大约持续三个小时左右。⑥我们保证遵守多功能厅的使用条例,⑦故务必批准我的申请。
       ⑧敬礼
高三(14)班班长  刘小芳
2012年12月28日
   A.①⑤⑧     B.①⑥⑧     C.②③⑥     D.②④⑦
9.对下面宋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A 诗人首先从哪里发现秋的痕迹?从岸边露出的水渍的印痕,春去秋来,水落石出,印痕明显。"参差",印痕高低不一。
B 岸边疏林,枝干斜倚,叶少枝动,而水落后,虬根更显盘曲,一个"霜"字,既表示老树久经风霜,又点明季节正有霜露。"欹",倾斜貌。
C 第三句是写扁舟似乎在缓缓驶向前方,使全诗静中生动,清新幽远,给人以丰富想象的余地。"棹",桨一类的东西。
D 末句是舟子的回答,坐实了小船归去的目的地是叫"黄叶村"的地方。村叫黄叶,而黄叶又是秋景特色,进一步点明画的主题。'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