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试卷(2)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2-27 16:05:35 整理:一品高考网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13.(30分)“经世济民”,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2分)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政治社会背景。(4分)
材料二  表1  张謇生平简表
1857年~1873年 5岁~21岁 就学于私塾。读四书五经、《朱子大全》等
1894年 42岁 高中状元。上疏指斥李鸿章“战不备,败和局”
1896年 44岁 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议筹兴建纱厂
1899年 47岁 大生纱厂投产
1901年 49岁 著《变法平议》,提出上设议政院,下设府县议会
1902年 50岁 筹建通州师范
1905年 53岁 创立中四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1909年 57岁 发表《请速开田会建设责任内阁以图补救意见书》
1911年 59岁 拒任清延农工商大臣,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
1915年 63岁 规劝袁世凯勿复辟帝制,无果。彻底退出政坛,专事实业、教育和慈善
1926年 74岁 病逝于南通
(据《张謇大事年讲》《张謇自订年谱》等整理)
(2)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张謇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知识分子转型的典型代表。根据材料二,说明张謇“转型”指的是什么? (2分)简述“转型”后的张謇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做出的贡献。(6分)
材料三  从1903年1月赵必振首次翻译《共产党宣》部分段落到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为止,翻译《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文字大约有14种,其中可以肯定是依据日文译的有8种,有可能是依据日文的有3种,占全部中译本的79%,这为其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李大钊在留学日本期间就已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1917年到1921年间先后东渡日本的青年知识分子,如陈望道,李达、李俊等,基本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了,并很快成为十月革命后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的主力。
(摘编自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恩主义传人中国的主要路径,(2分)概
括说明留日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分)
 
材料四  社会主义经济所以必须实行经济核算,从理论上和历史经验上说,都只是因为价值规律制约着经济计划,经济计划必须运用价值规律,如果不是由经济核算制来补充经济计划,计划经济运用价值规律有无法克服的困难。……价值规律既调节生产,也调节流通,既调节消费资料的生产与流通,也调节生产资料的生产及其转移过程。
(摘编自顾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经济研究》1957年3期)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顾准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10分)
 
14.(22分)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注重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惟朝廷从初散(贷出)青苗钱之意,本以兼并之家放债取利,侵渔细民,故设此法,抑其豪夺,官自借贷,薄收其利。今以一斗陈米散与饥民,却令纳小麦一斗八井七合五勺,或纳粟三斗,所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司马光《司马光奏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设计目标与实施效果之间有何差距?(4分)王安石、司马光二人在争辩青苗法的利弊时,其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2分)
 
材料二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表2   1920年~1947/1948年本国资本统计表(单位:万元)
数值
年份
国家资本 私人资本
总额 占本国资本的比重 总额 占本国资本的比重
1920年 90205 18.76% 390677 81.24%
1947/1948年 767079 58.43% 545789 41.57%
    (据许涤新、关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