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揭阳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2)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04-01 16:17:41 整理:一品高考网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太守分国虎符,受任一邦,岂顾妻子而沮国威重乎?(4分)
 ②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3分)
(2)请找出能够表现陈球“善用计谋”的三件事。(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7分) 
郡圃春晚
韩琦①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②堂堂。
注:①韩琦一生以天下为己任,这是诗人晚年闲置相州时的作品。②堂堂:公然地。毫无顾及地。
(1)诗的颔联中“又”、“还”有何表达作用?(3分)
(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愁”的内涵。(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①华东师范大学在考察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抽样调查中问到:“你是否同意:人们的价值观各不相同没什么好坏对错之分”?竟有将近六成的受访者同意这一看法,这惊人的数字,赤裸裸地折射出当今中国价值观的危机,突出表现是各种伦理的底线不断被突破。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维系社会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②我们该如何克服这个危机,重建当今中国的道德和信仰?这关涉到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重建当代中国的伦理规范,二是当代中国需要怎样的价值与信仰。“伦理规范”和“价值信仰”这两个概念既有密切的相关性,又存在区别。伦理学将伦理道德分为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前者涉及社会秩序的维系,是法律背后的伦理道德支撑,没有规范伦理,“法”就是外在的、强制性的,人们不认可就不会自觉遵守。
③与社会性的规范伦理相对应的,是个人的德性伦理。这涉及到当代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价值信仰?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好的价值观?伦理规范与其背后的价值信仰是不可分离的。孔子讲“仁”与“礼”,“仁”作为一套价值观,需要通过社会伦理之“礼”得以实现。而一个“礼”的社会,又有赖于众人内在的德性。孔子之后,分为孟荀两家。孟子着重修身和心性的内在德性,而荀子强调外在的礼治。那么,伦理规范和德性伦理究竟哪一个更重要?
④当现代社会祛除神魅之后,好与正当这两组价值开始分离。好属于德性伦理,正当属于规范伦理。当代中国在私人领域已经相当开放,默许并宽容人们具有各自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方式,问题在于“什么是正当”这一规范伦理,也随着各种道德价值观的解体而崩溃,变得模糊起来。虽然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上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这些法律和道德规范背后的伦理源头被掏空了,缺乏一个具有超越的客观性或历史正当性的伦理价值体系的支撑,因此,它们对于许多人来说,只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而没有内化为自觉的、天经地义的良知。另一方面,在制订这些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时候,缺乏公众的普遍参与和公共讨论,因而,这些规范虽然在内容上是善的,在产生程序上却是外在的、强制性的,无法成为公民的自我立法。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各种法律和道德规范无所不在,甚至细微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另一方面,这些规范并不为公众所真正信仰,只要缺乏有效的行政权力的监视,人们便会毫无顾忌地违法,而不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和良知义务。
⑤在日常生活之中,普遍地违背公共道德和公共规范,并不意味着公众普遍丧失道德感,而只是他们将价值相对化和实用化了。实际上最基本的价值和良知还是有的,我们常常用以衡量社会、批判别人,虽然很多人内心仍有这套价值标准,但它已不再成为人们坚定的绝对的信仰,而变得可以视具体场景灵活变通运用。从社会整体而言,价值的实用主义体现在功利主义的公共道德观,“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来衡量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和道德性,从社会个体来说,在不同的语境下实用地、灵活地理解和运用价值标准,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潜规则。比如,如何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颇为尴尬的问题。一方面,家长们灌输那些千年不变的大道理,教孩子做正人君子,但遇到具体的事,大道理不管用,他们又不得不向孩子传授高度变通的小道理。久而久之,在这种普遍的价值实用主义的氛围之中,人们便习惯了按照道德的双重标准、乃至多重标准生活,道德人格趋于分裂而又不自觉地按照某种实用理性统一起来。(节选自许纪霖《如何重建中国的伦理与信仰》一文,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在当下的中国,各种伦理的底线不断被突破,其原因是维系社会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B.规范伦理可以维系社会秩序,对法律起着支撑作用。
C.孔子所说的“仁”是规范伦理,“礼”是德性伦理,二者关系紧密。
D.在生活中,很多人的内心已缺乏最基本的价值和良知,做事情只根据具体场景灵活变通。
E.在现代社会,“正当”属于规范伦理,“好”属于德性伦理,但“正当”并不一定就是“好”。
13.下列关于“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当代中国人的德性伦理,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伦理规范。
B.孟子着重修身和心性,就是重视伦理规范;荀子强调外在的礼治,重视德性伦理。
C.规范伦理比德性伦理更重要,因为它让我们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D.一个人的价值信仰决定了一个人的德性伦理。
14.根据文意,说说为什么会出现一些法律和道德规范不为公众真正信仰的现象?(4分)


15.我们每个人激烈地批评、讨厌所谓的开后门、拉关系,但当有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很多     人第一反应就是找关系,我们相信“拼爹”,也“恨爹不是钢”。结合文章的观点,谈谈这一现象反映的问题。(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永远的纤绳
钱国丹
弟弟打电话来,说母亲一跤摔了个脑震荡,休克了半个月都不曾苏醒,医生说很可能会变成植物人。
我的心一点一点地往下沉。我知道,再好再强壮再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斗不过岁月无情和造化捉弄,何况我的平民母亲?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